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032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 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它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罗马共和国还设立了监察制度……使保民官和野心家不能操纵选举,甚至使人民自己也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
——摘编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法即是刑,是镇压手段,是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的工具,而忽略对个体权利的追求。……皇帝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形成了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统一适用的法律体系。在西方,以古希腊、罗马法为代表,在起源时就被看作社会关系的调节者。是一种确立权利义务的准则和保障权利义务的手段。尤其在古罗马法中已包括了大量的私法规定和私法学说。而古雅典法律,则根据民主原列,规定凡是多数公民要求做的,政府必须去做,多数公民反对的,政府就不能去做。
——摘编自杨明霞《古代中国与西欧法起源的法律价值观之比较研究》
材料四 古代中国和西方都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正是由于“道德”不同的内核,中国“亲亲尊尊”的道德观,使法律一直是政治统治的一种工具,而且还是次要的工具,而西方后世学者将“道德”与平等自由和民主等“价值”联系了起来;当法治与个人主义“价值理想”联系起来之后,西方近现代“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才得以产生。
——摘编自徐爱国:《古代中西方法律工具论的比较分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2)依据材料二,从法律的角度概括指出孟德斯鸠认为罗马兴盛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不同,这种差异对后世造成了怎样不同的历史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又名《永徽律疏》,唐高宗永徽年间令宰相长孙无忌等人编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典型代表。在唐代,凡是律无明文的行为,都可以参考律疏处理,律疏以礼为基础,是中国古代法理学、刑法学和诉讼法学的集大成者,也是礼法结合的重要结晶。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体现了古代西方国家的法制观。对此,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对其核心思想作如下论述:“国家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的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唐代法律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

2.简答题(共1题)

3.
   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法律条文。
甲同学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整理如下:
《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乙同学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看到了下列条文: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请回答:
(1)根据甲同学搜集的信息,概括《秦律》的特点?
(2)从乙同学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中,你认为哪些规定值得肯定?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制定《秦律》和《民法大全》的共同目的。

3.单选题(共17题)

4.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A.罗马法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
B.罗马法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C.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D.罗马法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5.
占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认为:“所有受法律和习俗调整的民众共同体都一方面使用自己的法,一方面使用所有人共有的法……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这表明他
A. 认为法律对公民应区别对待
B. 肯定万民法中体现的自然法精神
C. 强调习俗与法律的同等地位
D. 主张用法律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6.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即位后,“开始收复所失去的帝国领土,并且复兴帝国最伟大的智力成就……,使之永载史册”。其完成的“智力成就”是
A.以成文法取代习惯法
B.颁布自然法
C.以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D.编撰《民法大全》
7.
罗马早期的习惯法以同态复仇的形式规定:侵害他人身体的,准予受害人对侵害人同样的身体部位实施同样的打击,而《十二铜表法》在规定“受害人可以采取一种对身体的处罚方式来对私犯者进行追究”的同时,也“允许加害人通过交付赎金的方式使得对方放弃某种权利”。此法律规定的变化
A.说明了罗马各法律一脉相承
B.反映了罗马社会矛盾日益缓和
C.反映了罗马法律文明的进步
D.体现了对罗马公民利益的维护
8.
恩格斯曾指出,罗马法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它同时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罗马法之所以能够获得近代伟人的高度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罗马法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其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以下各项与以上三种精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
B.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对专制
D.维护法律公正—保证公民财产—调节经济纠纷
9.
“在帝国的鼎盛时期,‘罗马人’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认同,所有公民,甚至包括像西塞罗(C.icero)所说的‘来自粗俗和野蛮地区的人’,都能参加政治活动,分享帝国的权力和荣耀。”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帝国
A. 加强军事统治
B. 重视法律制定
C. 进行文化同化
D. 力图经济扩张
10.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11.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
A. 开放性和灵活性     B. 巩固统治缓和矛盾
C. 随意性和实用性     D. 维系帝国影响深远
12.
公元前150年左右,罗马法庭在对面临死刑的公民进行判决时,通常采用拖延审判的办法,以使罪犯远离罗马,估计他到达安全地带以后,才宣布禁止该罪犯返回罗马,死刑实际变成了流放。这反映了罗马法
A.法治理念遭到破坏
B.司法原则以人为本
C.法律条文不够严谨
D.维护罗马公民特权
13.
罗马某个时期法律修改如下:第一,以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简单区别,代替了从前的等级划分(奴隶制度除外)……第三,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合。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等级制度的需要B.更好地强化帝国统治
C.维护中央的集权统治D.残酷地剥削罗马公民
14.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由此可见,万民法对公民法的突破体现在
①简洁灵活而实用有效
②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
③注重国家行政和诉讼程序
④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规定了一种所有权转让的具体程序,著名法学家盖尤斯曾作过形象的描述:“使用不少于五人的成年罗马市民作证人……买受人手持铜块说:我根据罗马法说此人(奴隶)是我的,我用这块铜和这把秤将他买下然后,他用铜敲秤并将铜块交给出卖人,好似支付价金。”这项规定
A.推动了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
B.体现出罗马法追求公平公正
C.显现出很强的预防纠纷的功用
D.有利于调整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16.
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这说明罗马法
A.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
B.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
C.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
D.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
17.
陈衡哲在《西洋史》中指出:罗马是一个重实行的民族,他们的想象力虽远不如希腊人丰富,但他们的头脑冷静镇定,最富于普通知识。最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罗马是西方宗教的源泉
B.罗马人建立了法制政治
C.罗马人的建筑、雕刻艺术成熟
D.罗马对希腊的继承和发展
18.
罗马人认为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因此设立专门的法庭来审理涉及外国人的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使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万国法包括了其他民族的所有法律
B.万国法仅包括能普遍使用的法律原则
C.万国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D.在罗马犯罪的外邦人用本邦法律审判
19.
某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①应为《十二铜表法》 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③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④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A.①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④
20.
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范了秩序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
C.为资本主义的立法提供了借鉴
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的原始积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