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五莲县第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030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1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共和政体成,专制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

——《新陈代谢》(《时报》1912年2月22日)

材料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示意图

(1)结合材料1、2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贡献。
材料3:民国元年,四川广安州立中学课程设置(摘录)

(2)结合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与中国古代(汉至清)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差别。
材料4:孙中山明令废除清朝实行的叩首、相缉、请安、拱手等旧式礼节,代之以鞠躬、脱帽、握手之礼;书信落款中的顿首、再拜及带有封建等级色彩的称谓,以新式名词代替;过去常用的大人、老爷之称均被革除。他要求民间称呼官员学习西洋或东洋,为先生或君。
材料5: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和旗袍开始流行,吃西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当时的妇女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
(3)材料4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材料4、5反映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2.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材料三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3)根据材料三、四,写出辛亥革命的影响。
3.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二  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
材料三第十九条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但参议院对于覆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这里的“起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怎样来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的?
4.
材料:“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摘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九十年前”具体指哪一年?
(2)材料中这场“革命”指什么革命?“先生”是指谁?
(3) “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哪些?(介绍3个即可)
(4)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的第一次剧变”,请帮他说明原因。

2.选择题(共28题)

5.
“二次革命”的发动的直接原因是因为( )
A.宋教仁被刺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C.袁世凯复辟D.张勋拥溥仪复辟
6.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
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孙中山的下列哪些活动和功绩“唤起了民众”
①成立兴中会;
②创建中国同盟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建立了中华民国;
⑤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8.
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君主立宪B.走向共和C.军阀割据D.国家统一
9.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之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宣统帝下诏退位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0.
三民主义具体指(    )
A.民主 民生 民权B.民族 民声 民主
C.民权 民生 民意D.民族 民权 民生
11.
下图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
A.都重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C.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都受到清政府的重用
12.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顽固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3.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比较,错误的是( )
A.都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B.发起的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都主张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D.公车上书和兴中会成立分别是其运动开始的标志
14.
如图,下列仁人志士中,主张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是()
A.B.C.D.
15.
以下是关于护国运动的评价,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B.它使资产阶级共和制形式得以恢复
C.新文化运动是其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
D.护国运动的结果说明民主共和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6.
护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宋教仁案”B.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二十一条”
C.袁世凯复辟帝制D.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
17.
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18.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材料中孙中山提倡的“民族革命”的含义是( )
A.推翻腐朽的满洲贵族统治B.结束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C.建立由汉民族统治的政权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9.
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同盟会B.光复会C.强学会D.兴中会
20.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建立了中华民国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1.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遗言启迪后人。”这副对联歌颂了是谁的主要功绩?(   )
A.***B.康有为C.梁启超D.孙中山
22.
“辛亥革命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
C.进一步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23.
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指 ( )
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解放战争
24.
诗歌“蛇山当年炮声隆,倾倒清廷首义功。荡尽寇氛民作主,江山永照红楼红”反映的历史事件没有( )
A.结束我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5.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26.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7.如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28.如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29.
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A.民国12年B.民国13年C.民国14年D.民国15年
30.

如图表示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作答:

31.
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B.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C.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32.
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B.国民党力量涣散
C.袁世凯军队强大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