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要建立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共和国”?其“新型”有何特征?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西塞罗观点的认识。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要建立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共和国”?其“新型”有何特征?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西塞罗观点的认识。
2.单选题- (共9题)
2.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主张人人自由平等 |
C.罗马法主张消灭私有制 |
D.罗马法体现务实的精神 |
3.
《十二铜表法》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位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A.保护债权人利益 | B.保护奴隶主贵族的权益 |
C.注重程序和形式 | D.注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4.
罗马法规定,对父母一方不是自由人的,采取“子女身份从母”的原则,还详细规定自怀孕至产子,只要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即使分娩时是奴隶,子女仍为自由人。这一规定
A.反映出阶级矛盾缓和 |
B.体现了自然法的原则 |
C.传承母系社会的特点 |
D.扩大罗马的统治基础 |
5.
19世纪年代后,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在野党被称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这反映出英国
A.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 |
B.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
C.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
D.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 |
6.
(国家元首)有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这项条款应出自
A.美国1787年宪法 |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7.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2月3日报道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枪击案,已有14人遇难。美国公民持有枪械源于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人民有别于政府,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有别于政府军警持有和携带武器;保障自由州有别于保障联邦。该条修正案体现了
A.权力制衡的理念 |
B.政治妥协与权益平衡的理念 |
C.主权在民的原则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原则 |
8.
1791年至1870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1875年宪法颁布以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这是由于
A.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
B.1875年宪法保障了人权 |
C.国际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 |
D.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 |
9.
有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看,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下列《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有关内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担任国家元首 | B.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
C.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 D.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