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辛丑条约》规定:“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这一条实际上是剥夺了清政府在天津的驻兵权。因此,清朝官员都不敢带兵去接收天津。袁世凯则提出“迨至交津有期,而各国订立条约,复有距天津二十华里,华兵不能驻扎之议。迭经电请外部向各国公使磋商,始议明巡警不在此列。维时天津盗贼繁多,疮痍满目,兵力既不能到,则唯赖巡警以震慑而绥靖之。”
材料二1902年袁世凯代表清政府正式接管天津,并成立天津巡警总局,其制度建设,也从照搬英日,发展到了在参考国情后的系统建设。警察在治安、巡逻、税收、户籍等领域作用明显。清廷于是在1906年下令在全国各地兴办警察机构。警察制度的建立,将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更加科学化和功能化,避免了军警不分的状况,明确了民事、刑事、治安等多种社会案件的管理职责,对于维护清廷统治,推动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近代城市治安管理,起到了很明显的积极作用。
(1)据材料一分析袁世凯创立天津巡警总局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津警察制度创立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一《辛丑条约》规定:“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这一条实际上是剥夺了清政府在天津的驻兵权。因此,清朝官员都不敢带兵去接收天津。袁世凯则提出“迨至交津有期,而各国订立条约,复有距天津二十华里,华兵不能驻扎之议。迭经电请外部向各国公使磋商,始议明巡警不在此列。维时天津盗贼繁多,疮痍满目,兵力既不能到,则唯赖巡警以震慑而绥靖之。”
材料二1902年袁世凯代表清政府正式接管天津,并成立天津巡警总局,其制度建设,也从照搬英日,发展到了在参考国情后的系统建设。警察在治安、巡逻、税收、户籍等领域作用明显。清廷于是在1906年下令在全国各地兴办警察机构。警察制度的建立,将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更加科学化和功能化,避免了军警不分的状况,明确了民事、刑事、治安等多种社会案件的管理职责,对于维护清廷统治,推动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近代城市治安管理,起到了很明显的积极作用。
(1)据材料一分析袁世凯创立天津巡警总局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津警察制度创立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政府一般只保护与维护专制统治有关的某些特殊技术与标志,如专为皇家生产的御制技术)。然而这种传承模式,往往因循守旧,与世隔绝,无法吸收别人的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摘编自《中国文化传媒网》、《中国文化报》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原因;这种保护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这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研究统计,《专利法》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1680——1689年,登记33项发明专利;1690——1699年,登记102项发明专利;1700——1759年,登记379发明专利。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例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获得专利,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登记专利,该专利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主体、方式、影响、目的等方面比较中国古代知识产权保护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主要不同?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你认为需要哪些条件?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政府一般只保护与维护专制统治有关的某些特殊技术与标志,如专为皇家生产的御制技术)。然而这种传承模式,往往因循守旧,与世隔绝,无法吸收别人的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摘编自《中国文化传媒网》、《中国文化报》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原因;这种保护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这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研究统计,《专利法》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1680——1689年,登记33项发明专利;1690——1699年,登记102项发明专利;1700——1759年,登记379发明专利。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例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获得专利,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登记专利,该专利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主体、方式、影响、目的等方面比较中国古代知识产权保护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主要不同?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你认为需要哪些条件?
3.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材料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任选两个角度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4.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钱学森(1911—2009),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1935年赴美留学并任教。他认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经过中国政府与美国外交谈判,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战俘作为交换,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说“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获奖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被授予颁奖词:“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奚启新《钱学森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领导“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学森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材料钱学森(1911—2009),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1935年赴美留学并任教。他认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经过中国政府与美国外交谈判,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战俘作为交换,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说“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获奖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被授予颁奖词:“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奚启新《钱学森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领导“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学森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2.单选题- (共9题)
5.
古代罗马的法学家发明了这样一条定则,即“奴隶不是人”,并把它载人《法学阶梯》之中。法学家盖乌斯和乌尔比安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奴隶即畜类,是“另一种家畜”。这主要反映出古代罗马法
A.保护私有制的本质特征 |
B.缺乏“人人平等”的理念 |
C.仅保护奴隶主阶层特权 |
D.公法和私法都有较快发展 |
6.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C.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D.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7.
1947年3月12日,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是“世界主义”的深刻体现。这里对“世界主义”含义最准确的理解是,美国
A.企图掌控全球生产 |
B.要求充当世界宪兵 |
C.主导全球经济发展 |
D.冷战战略面向全球 |
8.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某一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 《周礼·地官·遗人》 |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语言杂乱),其事乱。” | 《国语·齐语》 |
“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 《商君书》 |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魏李悝语) | 《汉书·食货志》 |
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B.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C.秦国商鞅颁布“重农抑商”的政策 |
D.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
9.
1957年到1960年,中国城市化从15.5%增长到19.7%。1961年,政府又从城市动员了约一千多万人下乡。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政府调整工农业生产恢复经济 |
B.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计划完成 |
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 |
10.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
D.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
11.
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
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
12.
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1992年破除姓“社”姓“资”,1997年冲破姓“公”姓“私”。贯穿于这三次思想解放的主线是
A.市场经济 |
B.拨乱反正 |
C.依法治国 |
D.改革开放 |
13.
美国学者卡尔·贝克尔说:历史便是我所知道的历史,同时他又说:历史事实会为自己说话。他强调的是历史研究
A.应该重视史料研究 |
B.是主观认识的过程 |
C.兼具相对性客观性 |
D.应不断提出新观点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