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 年,议会下院中土地利益的代表489人次,工业企业家的代表只有44人次。1852 年,下院中土地所有者和工矿主双方代表各为442人次和122人次。
——沈汉《英国近代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二 19世纪的下院建立起了委员会制度。每届议会期间总要成立若干个专门委员会,分别负责调查政府财政收支或某一行政工作或某一社会焦点问题,供议会立法或行使监督职能所用。19世纪末,委员会数量增多,达30多个,并出现常设委员会。……委员会制度的建立提高了下院的工作效率。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19世纪议会制定的法律)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等;到20世纪初,又制定了《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工人得到了选举权,通过这一做法把工人阶级从体制外拉到了体制内。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70年代前,英国议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专门委员会设立的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西方代议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 1832 年,议会下院中土地利益的代表489人次,工业企业家的代表只有44人次。1852 年,下院中土地所有者和工矿主双方代表各为442人次和122人次。
——沈汉《英国近代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二 19世纪的下院建立起了委员会制度。每届议会期间总要成立若干个专门委员会,分别负责调查政府财政收支或某一行政工作或某一社会焦点问题,供议会立法或行使监督职能所用。19世纪末,委员会数量增多,达30多个,并出现常设委员会。……委员会制度的建立提高了下院的工作效率。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19世纪议会制定的法律)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等;到20世纪初,又制定了《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工人得到了选举权,通过这一做法把工人阶级从体制外拉到了体制内。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70年代前,英国议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专门委员会设立的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西方代议制度的发展趋势。
2.简答题- (共1题)
2.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单选题- (共7题)
3.
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
A.罗马法系统完备,影响广泛 |
B.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 |
C.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起源于罗马法 |
D.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
4.
英国流传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句话出现在
A.英国颁布《大宪章》后 |
B.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 |
C.1688年“光荣革命”后 |
D.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后 |
5.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6.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在一本著作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
7.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
B.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
D.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
8.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 B.全面抗战开始 |
C.太平洋战争爆发 |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
9.
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革命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 )
A.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 | B.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
C.没收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 |
4.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