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013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三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一***《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朝田亩制度》在劳动产品分配上的措施并简要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许多青年低估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并具体分析其确定的依据。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描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单选题(共22题)

3.
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称“法律圣经”。“法律圣经”的说法
A.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
B.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
C.说明近代欧洲盛行“政教合一”
D.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
4.
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继承王位时只有18岁,辉格党领袖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女王)尽量自我克制,尽管她不喜欢辉格党领袖罗素,也不喜欢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但是她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1维多利亚女王“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A.女王有较高的素养B.政府决策的合理有效
C.受政治体制的约束D.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
5.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由德意志帝国宰相担任,宰相必须在皇帝批准的一切法案上副署,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这表明德意志帝国
A.国家权力中心属于宰相B.皇帝掌握国家实权
C.皇帝权力受到宰相限制D.代议制度已经形成
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作出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确保司法独立
B.提高法官的专业水平
C.提高法官的地位
D.提高法官执法的公正性
7.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认为:“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
A.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
B.加速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
C.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
D.形成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8.
1859年洪仁玕总理太平天国政事,他主张,迅速兴办近代交通运输业,提倡机器生产,鼓励创造发明,实行专利制度,保护开矿,开厂,办银行,积极采取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和奖励私人资本。这表明( )
A.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农民财富归公的圣库制D.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9.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
A.民权意识开始不断觉醒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C.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
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
10.
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很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这些顺口溜佐证了义和团
A.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B.成员的生活习惯怪异
C.以天津为斗争基地
D.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11.
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考验,在实践上为中国大革命找到正确途径的是
A.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B.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C.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D.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2.
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中写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象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诗中提到的中国的“胜利”主要归功于
A.中国共产党的抗战
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C.中国国民党的抗战
D.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13.
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为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C.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14.
1971年是巴黎公社成立100周年,我国为纪念百年前的这一段光荣岁月,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下列有关发行纪念邮票的理由,准确的是
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巴黎公社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进行的一次斗争
C.巴黎公社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迅速发展
D.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5.
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20世纪70年代初,主人翁孙少平“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小说的故事背景是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
16.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了伟大祖国的怀抱。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主要是因为
A.英国的让步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D.香港地区文化与大陆地区文化的一致性
17.
***说:“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灵活性。”“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
A.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
C.民生主义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18.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材料中“这个消息”在中美关系史上的意义在于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推动了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
D.促使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19.
在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针对有少数国家代表诬蔑“中国对他国进行颠覆活动,中国必须表明对和平共处的诚意”,中国代表团表示“亚非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受过殖民主义伤害……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B.会议重点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0.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奉行
A.“一边倒”政策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21.
二战后形成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这说明国际关系格局稳定与否取决于
A.美苏势均力敌
B.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D.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2.
《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句话:“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
A.控制西欧和遏制苏联
B.遏制欧洲和称霸世界
C.输出资本和对抗苏联
D.复兴欧洲和干涉中国
23.
在构成未来多极结构的各种战略力量中,不仅有全球性大国,也有地区性大国;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大国;不仅有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材料反映出世界格局的发展是
A.体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B.导致利益的重新分配
C.缺乏稳定的根基支撑
D.调整了大国间的关系
24.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

3.选择题(共3题)

25.

地球上陆地的面积约为149 000 000平方千米,把数据149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blank#}1{#/blank#} 

26.

地球上陆地的面积约为149 000 000平方千米,把数据149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blank#}1{#/blank#} 

27.

地球上陆地的面积约为149 000 000平方千米,把数据149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