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0111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
……汉代以后,我国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就正式分由不同机关行使,实现了在职能、权力和人员等三方面的分离,和现代***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1)依据材料一,中国的分权在隋唐时期最典型的制度表现是什么?从制度功能上指出古代中国的分权与古代雅典分权的根本不同。
(2)据材料二,美国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确立了怎样的“双重分权制衡”政治结构?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临时约法》如此设置分权的目的,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及意义。
(4)依据材料四,概括1954年宪法为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作了哪些规定?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是17世纪哪国历史演进的粗线条勾勒?写出图中A、B、C、D四处该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下图显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哪国的历史演进?从折线图中能够得出什么整体性的结论?
(3)下图反映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哪国社会变革的大框架?这一框架大致变代了该国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哪些历史元素?
(4)下图是俄国(苏联、俄罗斯)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的历史演进线索,以下词组中,未在该时空轴中明显反映出来的一组是
A、改革革命变革  B、创生探索抗争  C、和平稳定灭亡  D、挫折反复复兴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城,云南、广东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制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备注:“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材料二 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想在中国夺取港湾,但当时美国尚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又掀起了反战运动。在这种形势下,1899年9月,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前提下求“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千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门户开放”政策,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
材料三 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阅读材料一,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结合材料二,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这一政策使列强侵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3)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二,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2.单选题(共42题)

4.
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西塞罗的观点体现了
A.罗马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精神
B.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主要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
C.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形成了适用于境内各族人民的万民法
D.罗马法开始有章可循,出现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5.
法国历史上1875年“一票共和”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建立了拿破仑第一帝国,使法国势力问鼎大半个欧洲
B. 使法国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和平转型
C. 共和派战胜了保皇派,保皇派建立“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计划破产
D. 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认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6.
某条约中有这样的条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这一条款应该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是在
A.永安封王
B.定都天京
C.北伐、西征和天津突围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8.
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14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公告了卢沟桥事变以来事变推演的经过,声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该《声明书》的发表,标志中国政府正式进入抗战,实现全国抗战。促成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声明书的最直接因素是
A.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东北
B.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
C.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
D.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9.
从2014年开始,我国有了两个新的法定纪念日一9月3日和12月13日。这两个纪念日
A.与上个世纪的十四年抗战有关
B.与国际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有关
C.与建党、建军、建国有关
D.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
10.
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偶然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
C.20世纪初的俄国没有任何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D.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的巧合
11.
以下对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1864年在伦敦召开的工人代表大会上成立了第一国际
B.1871年诞生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C.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D.1989年在法国大革命爆发200周年纪念日上通过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12.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著名的结束语出自哪一历史文献?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3.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以下不属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基本制度的是
A.一国两制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十年“文革”充分说明
A. 脱离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必然会招致挫折
B. 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C. “红卫兵”“四人帮”是罪魁祸首动乱之源
D. 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都是走资派
15.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庆典将于何时召开?
A.2017年7月1日
B.2018年12月20日
C.2018年7月1日
D.2019年12月20日
16.
以下哪-项不属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基本方针?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奉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不示认国民党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7.
卡片所示为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布热津斯基所著《大棋局》中的言论。该言论揭示了
二战后仅25年,个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
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
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A.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美苏继续主导着两极世界格局
D.中国取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18.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与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饱经沧桑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1946年3月的这次演说
A.确立了以美苏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系
B.宣示了力主遏制共产主义的“杜鲁门主义”出台
C.揭开了美国及其盟友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D.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19.
近年来,美日韩借口朝鲜频繁试射核弹,对朝鲜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制裁,并屡屡在朝鲜半岛附近海域进行联合军演,东北亚地区密布战争阴云。有军事专家将如今的朝核危机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相提并论。当年古巴导弹危机
①以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而化解
②体现了美国对朝、对越局部战争的失败
③以美国摧毁苏联在建的古巴中程导弹发射基地告终
④体现了美苏冷战对峙中以妥协求和平的另一面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0.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实力遭受重创,但却依靠外界和自身力量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80年代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日本战后重新兴起并持续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的袒护和支持
B.经济立国重视教育
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D.大力发展泡沫经济
21.
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区域间长途贩运加强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整个世界渐连为一体
22.
《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具有
A.脆弱性
B.落后性
C.封闭性
D.先进性
23.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24.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C.官府控制民窑生产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
25.
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 生产不计成本
C. 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 国家权力的支持
26.
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情(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7.
宋代商人被认为是“能为国致财者也”,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不再列人“市籍”,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当时。商人还取得了科举入仕和从政为官的权利。这些均表明当时(    )
A.财政问题推动税制改革B.商税成为财政支柱
C.工商皆本思想初步产生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8.
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这是由于(    )
A.宋朝人口迅速增长B.宋朝统一全国
C.商业经济空前繁荣D.小农经济的发展
29.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材料表明
A.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B.明成祖担心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所在国利益
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D.朝贡贸易追求未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0.
下面是封建社会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均田制始于隋唐
B.均田制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C.均田制保证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D.均田制下的农民必须对国家承担义务
31.
乾隆五十二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乾隆帝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A.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B.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
C.阻碍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
D.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32.
史载,汉高祖四年曾颁布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婢加倍;同时禁止有市籍的工商业者买地。这说明汉初
A.注重抑制土地兼并B.政府的财政收入匮乏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33.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新时代的兴起”。该材料用了何种史观解读美洲被发现的意义
A.全球史观
B.社会史观
C.革命史观
D.现代化史观
34.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一向傲慢的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少女们周末穿的漂亮披风与上衣来自德国。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连周末歌剧院里上演的歌剧也是德国人创作的,演员无一例外是德国人。”可见,当时傲慢的
英国人
A.推崇德国文化B.注意到了德国的威胁
C.喜爱德国产品D.意识到了德国的崛起
35.
(题文)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A.商业革命与价格飞涨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36.
(题文)下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世界地理大发现
A.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37.
16世纪初,当一名航海家宣布将要远航的消息之后,“大约有一万个‘没有工作’的贵族愿意不领取任何报酬与他一起出海航行”。欧洲的航海热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②“黄金热”的驱使
③君主专制政府的鼓励
④封建制度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8.
荷兰诗人冯德尔曾经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了世界上所以的海港”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39.
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③传染疾病的肆虐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①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③④
40.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年份
1870年
1890年
1910年
商品输出(单位:万金镑)
199.6
263.5
430.4
资本输出(单位:万金镑)
51.2
101.3
207.1
 
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41.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42.
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他们当时使用的动力分别是 ( )
A.柴油机和汽油机B.蒸汽机和电动机
C.蒸汽机和内燃机D.内燃机和电动机
43.
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的拓展D.外来移民的涌入
44.
(19世纪、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
A. 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 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 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45.
“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孙中山诸多名言中的两句。在孙中山眼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是
A.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潮流
C.第二次工业革命潮流
D.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选择题(共7题)

46.

人民政府在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了一警示钟,以此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这与160多年前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


47.

人民政府在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了一警示钟,以此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这与160多年前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


48.

人民政府在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了一警示钟,以此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这与160多年前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


49.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50.在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2HI(g)⇌H2(g)+I2(g),2s时生成0.1mol H2,则以HI表示该时段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
51.

假设某城市坐落在一组由背斜和向斜构成的地质构造上,若该城市打算修地铁,单考虑地质构造,位置应选择在(   )


5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42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