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011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
……汉代以后,我国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就正式分由不同机关行使,实现了在职能、权力和人员等三方面的分离,和现代***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1)依据材料一,中国的分权在隋唐时期最典型的制度表现是什么?从制度功能上指出古代中国的分权与古代雅典分权的根本不同。
(2)据材料二,美国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确立了怎样的“双重分权制衡”政治结构?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临时约法》如此设置分权的目的,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及意义。
(4)依据材料四,概括1954年宪法为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作了哪些规定?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是17世纪哪国历史演进的粗线条勾勒?写出图中A、B、C、D四处该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下图显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哪国的历史演进?从折线图中能够得出什么整体性的结论?
(3)下图反映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哪国社会变革的大框架?这一框架大致变代了该国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哪些历史元素?
(4)下图是俄国(苏联、俄罗斯)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的历史演进线索,以下词组中,未在该时空轴中明显反映出来的一组是
A、改革革命变革  B、创生探索抗争  C、和平稳定灭亡  D、挫折反复复兴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城,云南、广东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制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备注:“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材料二 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想在中国夺取港湾,但当时美国尚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又掀起了反战运动。在这种形势下,1899年9月,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前提下求“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千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门户开放”政策,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
材料三 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阅读材料一,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结合材料二,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这一政策使列强侵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3)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二,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2.单选题(共18题)

4.
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西塞罗的观点体现了
A.罗马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精神
B.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主要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
C.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形成了适用于境内各族人民的万民法
D.罗马法开始有章可循,出现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5.
法国历史上1875年“一票共和”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建立了拿破仑第一帝国,使法国势力问鼎大半个欧洲
B. 使法国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和平转型
C. 共和派战胜了保皇派,保皇派建立“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计划破产
D. 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认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6.
某条约中有这样的条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这一条款应该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是在
A.永安封王
B.定都天京
C.北伐、西征和天津突围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8.
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14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公告了卢沟桥事变以来事变推演的经过,声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该《声明书》的发表,标志中国政府正式进入抗战,实现全国抗战。促成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声明书的最直接因素是
A.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东北
B.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
C.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
D.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9.
从2014年开始,我国有了两个新的法定纪念日一9月3日和12月13日。这两个纪念日
A.与上个世纪的十四年抗战有关
B.与国际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有关
C.与建党、建军、建国有关
D.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
10.
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偶然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
C.20世纪初的俄国没有任何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D.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的巧合
11.
以下对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1864年在伦敦召开的工人代表大会上成立了第一国际
B.1871年诞生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C.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D.1989年在法国大革命爆发200周年纪念日上通过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12.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著名的结束语出自哪一历史文献?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3.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以下不属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基本制度的是
A.一国两制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十年“文革”充分说明
A. 脱离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必然会招致挫折
B. 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C. “红卫兵”“四人帮”是罪魁祸首动乱之源
D. 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都是走资派
15.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庆典将于何时召开?
A.2017年7月1日
B.2018年12月20日
C.2018年7月1日
D.2019年12月20日
16.
以下哪-项不属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基本方针?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奉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不示认国民党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7.
卡片所示为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布热津斯基所著《大棋局》中的言论。该言论揭示了
二战后仅25年,个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
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
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A.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美苏继续主导着两极世界格局
D.中国取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18.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与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饱经沧桑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1946年3月的这次演说
A.确立了以美苏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系
B.宣示了力主遏制共产主义的“杜鲁门主义”出台
C.揭开了美国及其盟友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D.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19.
近年来,美日韩借口朝鲜频繁试射核弹,对朝鲜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制裁,并屡屡在朝鲜半岛附近海域进行联合军演,东北亚地区密布战争阴云。有军事专家将如今的朝核危机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相提并论。当年古巴导弹危机
①以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而化解
②体现了美国对朝、对越局部战争的失败
③以美国摧毁苏联在建的古巴中程导弹发射基地告终
④体现了美苏冷战对峙中以妥协求和平的另一面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0.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实力遭受重创,但却依靠外界和自身力量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80年代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日本战后重新兴起并持续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的袒护和支持
B.经济立国重视教育
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D.大力发展泡沫经济
21.
“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孙中山诸多名言中的两句。在孙中山眼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是
A.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潮流
C.第二次工业革命潮流
D.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