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9010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征叙怀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高骈(唐朝)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民族危机。孙中山同当时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样,对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的严重局势有清醒的认识,“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孙中山认为,中国“以四百兆人民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本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而形成如此严重的民族危机,完全是清政府的腐败卖国造成的。“欲免瓜分,非先例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摘编自孙中山1904年《驳保皇报书》
材料三
***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我们试回溯一下近百年的历次重大政治改革运动,哪一次不是爱国与革新相结合的?尽管随着时代的推移,革新的口号和程度不一样,性质上也有所不同,却都和学习外国有关,它的进程充分地表达了这个历史逻辑。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骈与孙中山的爱国观念的差异及其原因。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体现出的时代特色及启示。

2.单选题(共13题)

2.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B.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C.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3.
下表主要反映了
英国、德国两国军官团贵族出身军官对比,1860-1910(百分比)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
C.政治体制本质特征的不同
D.民主政治程度发展的不同
4.
下图左侧照片反映的是中国某军队在一次战斗胜利之后缴获的敌军的旗帜等战利品,图右为战斗指挥者粟裕的题词:“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它反映了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C.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
D.中国战场实施战略反攻
5.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缓和远东“冷战”态势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6.
下列图片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所展现的不同时期中国形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1950年红色中国的毛
1972年尼克松中国之旅
1979邓到访了
2009中国时刻
 
①都体现了中美两国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强烈对抗
②折射了中国从一边倒到全方位外交的发展变化
③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从敌视到建交、合作的过程
④展现了中国推动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历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
A.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C.经济作物的扩大
D.耕地的荒芜
8.
下表所示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的变化
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表

(注:同业者,指同一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同乡者,指同一地区的各种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
A.导致了传统行业大量消亡
B.反映了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
C.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表明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9.
张謇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纺织物曾达二万万两以外,次则钢铁,他货物无能及者。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下列对张謇的“棉铁政策”解读正确的是
A.照搬西方工业化起步模式
B.旨在改变中国对外贸易逆差
C.促成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D.是切合时宜的工业化路线
10.
(题文)在海湾战争过去6年之后的1997年,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还记忆犹新地写道:“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迅能力而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材料反映的信息最能说明的是
A.科技水平决定战争的胜负
B.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战争时代
C.巡航导弹的熟练操作决定战争的胜负
D.知识经济决定战争的胜负
11.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内特酷爱文艺。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这反映了
A.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
B.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C.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D.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
12.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A.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
D.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13.
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
C.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
D.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14.
下图是由丁聪、方成、华君武等老一代漫画家于1956年集体创作的《万象更新图》。画面中有名有姓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如:茅盾、老舍、周扬、巴金、冰心、赵树理等,在漫画的前面,有一首长达四页的“万象更新”解说诗,题目为《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家杨沫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这幅漫画创作时代背景不同
B.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与这幅漫画创作背景相同
C.这是一幅反映文艺工作者投身于火热生活贯彻“双百”方针的漫画
D.“双百”方针鼓舞下漫画所体现的这种蓬勃发展势头得到长期延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