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图二条约的签订割让了中国那些领土?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
(3)图三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

(1)图一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图二条约的签订割让了中国那些领土?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
(3)图三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
2.单选题- (共16题)
3.
“在联邦时期,国内……激起了谢斯起义;外部的英、法、西等过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这一材料说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公民的民主平等 |
B.实践先进沟通政治理论 |
C.建立强大的世界帝国 |
D.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政权 |
4.
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英国光荣革命 |
B.美国独立战争 |
C.法国大革命 |
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
5.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B.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
D.法德两国君主立宪整体的确立 |
6.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可以说造就了三种基本状态:发达世界内部非常广泛的、真正的互相依赖;欠发达世界对于发达世界总的依赖;欠发达世界内部的“破碎”。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弊大于利 |
B.欠发达国家更依赖全球化 |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 |
D.发达国家经济利益趋同化、 |
7.
“1914—1918年的四年内,日资在华增加了约二十万纱锭。在此期间,德商纱厂与英商、美商纱厂售与日商,于是在华外资纱厂就只剩下英、日两家了……”这表明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
B.英日控制中国纺织业 |
C.一战影响列强在华投资 |
D.列强调整了侵华政策 |
8.
据统计,1948年至1976年间,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7.8%,是二战前的10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B.二战结束世界恢复和平 |
C.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扩大 |
D.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10.
据《通典》记载:“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材料表明唐代
A.交通便利促进商业发展 |
B.对外经贸往来十分繁盛 |
C.坊市制度逐步走向瓦解 |
D.长途贸易促进城市繁荣 |
11.
据统计,美国1933年工会会员数为300万,1939年已达到900万;工会组织冲破了行业界限并大规模地进入钢铁、汽车等基础工业领域。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B.工业革命使无产阶级壮大 |
C.技术革新带动重工业发展 |
D.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
13.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 |
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
C.隔绝状态被完全打破 |
D.移民促进文化交流 |
14.
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康有为在宣传西方政治学说时对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其思想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
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
15.
14一17世纪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17一18世纪欧洲又发生了启蒙运动,20世纪初期中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大意义,它们都
A.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
B.标志着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形成 |
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迅速发展 |
D.确立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统治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