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006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下议院公共账目委员会27日公布的报告建议英国王室设法开源节流,以筹措资金维护和修缮王室的建筑。报告说,在2012~2013年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从英国国库获得了3100万英镑。
——2014年1月30日《政治新闻》
材料二
国会有权规定和征收直接税、间接税、进口税和货物税,以偿还国债、提供合众国共同防务和公共福利。非经法律规定拨款,不得从国库提取款项。一切公款收支的定期报告和账目,应随时予以公布。
——节选自《美国1787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英国君主的收人来源及近代英国财政权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宪法中关于国会财政权的内容。这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中国会的权力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大大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順口和大连湾。随后,英、法、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随着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列强在中国所划定的势力范围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成为一种带有隐蔽特点的瓜分形式。

——整理自戚其章《德占胶澳与瓜分危机问题》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美国参议员亨利·洛奇认为:“整个欧洲都在中国扩张,如果我们不在东方建立自己的地位,未来可以给我们带来财富的巨大贸易,以及有希望找到对我们至关重要的新市场的广大地区,都会实际上对我们永远关闭。”“如果我说话有效的话,我将很高兴地宣布中国的港口要么向所有国家平等开放,要么向所有国家关闭。”

——周余祥《(洛奇外交思想和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末列强加深对中国侵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亨利·洛奇的主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主张做简要评价。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体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对美国来说,国民党统治的中国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但如果共产党得到政权,中国就会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重申确认国民党政府为合法政府,宣称“应尽一切努力防止承认共产党政权为中国的唯一政府”,同时还在中国的周边组织起一条反对承认新中国的联合阵线。在对新中国的经济政策上,对华实行全面禁运、经济封锁政策。
——摘编自王伟《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尼克松在与共产主义中国的相处中,采用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在他看来美国对亚洲采取的任何政策,都必须刻不容缓的抓住中国。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人口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尼克松以现实的眼光,清醒地看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所执行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似乎毫无效果而濒临失败。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关系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
——摘编自陈俊杰《尼克松时期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2.单选题(共17题)

4.
公元530年,查士丁尼任命特里布尼厄斯和16位法学家共同将历代罗马著名法学家的著作分门别类加以搜集、整理,并进行摘录,共花费3年时间,编成了《查士丁尼学说汇编》,于公元533年底颁布并在全国施行。此法律应是罗马的
A.习惯法
B.万民法
C.《十二铜表法》
D.皇帝谕旨
5.
1689年2月,英国议会申明詹姆士于1688年12月11日逃离伦敦时就已经自动放弃王位,因此目前王位空缺,议会召开会议决定立詹姆士的女儿玛丽为女王。该会议主要的影响是
A.英国政党制度开始形成
B.处死了英国的封建君主
C.责任内阁政治制度建立
D.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6.
汉密尔顿从在军队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战后亲身体验到的美国政府软弱无力的窘境中认识到,美国要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为此建立的政体是
A.总统制
B.共和制
C.联邦制
D.三权分立
7.
近代某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任期七年,在规定的颁布法律期限内,共和国总统可以通过一项材料确凿的咨文,要求两院重新审议法律,两院不得拒绝这一要求。”该宪法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8.
下面为19世纪英国人批评东印度公司对华不道德贸易的政治漫画,漫画里一个英国人正在给大清国的人喂食OPIUM(鸦片)。由此不道德贸易导火索引发的战争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鸦片战争
9.
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因为它
A.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消灭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资本主义的方案
10.
“(这次)会议原定是政治局会议,而不是扩大会议。博古最初不同意扩大到军团主要领导参加,但军团领导人纷纷要求,才同意了。这就为在会议中提出改组中央领导,让***进入中央常委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A.提出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D.解决了组织和军事上的问题
11.
1940年,日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张自忠作为中国军队的集团军总司令,本不必亲自率队出击,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出战并战死。材料体现张自忠
A.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B.不畏强敌奋勇抗日
C.开展游击战争
D.发动人民战争
12.
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正像刘司令员(刘伯承)所讲,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这个战略行动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13.
下面为1917年不同月份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区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情况表。这反映了
 
1917年5月彼得格勒
1917年7月莫斯科
1917年9月彼得格勒
1917年10月莫斯科
得票率
20%
11%
33.5%
51%
 
A.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日益发展
B.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临时政府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意专制
D.和平夺权成布尔什维克的目标
14.
傅立叶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名称叫作“法郎吉”。但实际上在1837年傅立叶逝世前,连一个“法郎吉”也未建立。而另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则相信,社会整体逐渐转变成为以协作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是可能的。他们的共同目的是
A.号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B.以暴力手段消除社会不公
C.化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真正实现国际经济合作
15.
1949年10月,大陆尚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有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这体现出
A.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政权
B.新生政权建设任重而道远
C.祖国完成统一的艰难性
D.政协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16.
1980年,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邓小平:“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邓小平回答说:“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为此我国要
A.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C.继续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D.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17.
据2016年台湾民调显示,多数的台湾民众支持国民党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为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大陆交流协商。这说明
A.一个中国原则符合台湾民众的利益
B.“九二共识”未得到两岸民众的认可
C.大陆已经放弃使用武力统一台湾
D.“一国两制”是实现统一的唯一方法
18.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国民皆有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1949年10月,美方享有的此权利在大陆被废止。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
(题文)1946年,丘吉尔发表演说:“我们不能无视一个事实,就是美国和大英帝国的个别公民到处都可以享受的自由,在许多的国家里是不存在的,其中一些是十分强大的国家。”丘吉尔的这一演说主要针对的国家是
A.苏联
B.德国
C.日本
D.法国
20.
苏联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与西方对抗花费了7000亿美元,与中国对抗花费了2000亿美元,其他军费开支约100亿美元,严重消耗和削弱了苏联国力。这导致
A.冷战局面正式形成
B.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
C.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D.中美关系逐渐恶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