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有人说“妥协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更有人说“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请回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斥了哪些矛盾?最终又各自通过哪种方式实现了妥协?
材料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请回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斥了哪些矛盾?最终又各自通过哪种方式实现了妥协?
2.
阅读材料:
材料一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
材料二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程广中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
请回答:
(1)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一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
(2)据材料二,分析个别大国还能在世界上建立霸权吗?请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材料一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
材料二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程广中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
请回答:
(1)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一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
(2)据材料二,分析个别大国还能在世界上建立霸权吗?请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2.单选题- (共19题)
3.
比较法学者彼得•克鲁兹认为:“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进行地区扩张重要历史时期,她吸收和修正了希腊思想和哲学,造就了几近完美的一个制度,即罗马法,它具有适应性,持久且实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的形成得益于对希腊的征服 |
B.罗马法因其自身的完美而持久且实用 |
C.罗马法渊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和哲学 |
D.罗马法的发展得益于古希腊文明 |
4.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以后,议会多次呈交权利请愿书进行抵制,宣称:“议会的自由、选举权、特权和司法权,是英国人自古就有而无可置疑的天生权利……。”可见,议会革命的目的是
A.保证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
B.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
C.要求民主政治 |
D.捍卫议会主权 |
5.
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
6.
华盛顿说:“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华盛顿的目的是( )
A.确立总统的行政权 | B.实行参议员选举制 |
C.实行三权分立 | D.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7.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材料中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
A.中英双方实力的变化造成的 |
B.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 |
C.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 |
D.中英文化观念的冲撞 |
8.
从1902年到1911年,各地民变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为摊派《辛丑条约》赔款而直接增加在民众头上的捐税至少有60多种。群众性的抵抗拆迁民房、抵抗铁路征地等层出不穷。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是民变积累引起的改朝换代 |
B.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
C.辛亥革命的爆发是清政府拒绝改革的结果 |
D.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
9.
***曾说,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因为“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的这段话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 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 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10.
1940年9月12日,《力报》刊登文章指出:担应华北出击的主力部队在装备方面及军事技术训练方面都不及一般部队,但是他们终能以劣势装备在敌人统治比较巩固的华北予敌重创。此评论()
A.批评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 B.肯定了中共持久战的正确性 |
C.说明了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 | D.赞扬了百团大战的重大功绩 |
11.
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
A.国共关系有所缓和,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
B.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
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 |
D.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 |
12.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13.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
A. 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
B. 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 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
D. 彻底改变了俄国社会落后的面貌
A. 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
B. 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 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
D. 彻底改变了俄国社会落后的面貌
14.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分析,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国家统一样本 |
B.社会制度示范 |
C.文明交流枢纽 |
D.经济发展标本 |
15.
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 )
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 |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
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 |
D.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
16.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中美关系正常化 |
C.《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 |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17.
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
A.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B.努力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18.
1949年初,***在同斯大林密使米高扬的谈话中说道:“我们这个国家……他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虱子什么都有,……我们必须……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柴草、垃圾等比喻中国经济残破 |
B.***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 |
C.中苏此时已经建立了“友好同盟” |
D.目的是为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
19.
“三个世界”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都认识到两极对峙中产生的新兴政治力量
②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划分依据
③都以经济军事力量强弱作为划分标准
④都是对当时国际关系多极化的思考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 第一世界 | 第二世界 | 第三世界 |
第一种 | 资本主义阵营 | 社会主义阵营 |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 |
第二种 | 美国和苏联 | 日本、欧洲、加拿大等 |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
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都认识到两极对峙中产生的新兴政治力量
②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划分依据
③都以经济军事力量强弱作为划分标准
④都是对当时国际关系多极化的思考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0.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同盟解体 |
B.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
D.国家实力变化 |
21.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可知美国
A. 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 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 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 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A. 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 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 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 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