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1957—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材料均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误”主要指的是什么?为纠正“失误”,党中央在1960年提出了什么经济方针?由此,你获得了哪些认识?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1957—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材料均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误”主要指的是什么?为纠正“失误”,党中央在1960年提出了什么经济方针?由此,你获得了哪些认识?
2.
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
——引自《苏联兴之史》
材料二: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据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
2.选择题- (共18题)
4.
经纬网定位
读图,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blank#}1{#/blank#}
B.{#blank#}2{#/blank#}
C.{#blank#}3{#/blank#}
D.{#blank#}4{#/blank#}.
5.
经纬网定位
读图,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blank#}1{#/blank#}
B.{#blank#}2{#/blank#}
C.{#blank#}3{#/blank#}
D.{#blank#}4{#/blank#}.
6.
如图,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哪个企业是洋务派为“ 求富”而兴建的?


A.江南制造总局 | B.福州船政局 | C.南通大生纱厂 | D.汉阳铁厂 |
11.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下列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它引起了社会习俗的新变化 |
D.它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13.
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l: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l: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C.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 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