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76年英国成立格林威治天文台,向社会提供时间服务。到1847年,英国铁路公司都采用了格林威治时间,1880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英国的法定时间。1883年,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施行,形成了基于格林威治子午线算出的5个时区,这一计时方式在美国迅速推广。欧洲和北美每个城市都实行地方时(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的情况走向结束。与此同时,由于天文学家的出色工作,英国历年发表的以格林威治经线为基础的航海历,使航海员在海上测量经度变得十分方便。因此,多数国家自发地向格林威治时间靠拢,使用英国航海历。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等
材料二20世纪初,中华民国曾将中国划分为昆仑、新藏、陇蜀、中原和长白等五个时区,全国各地所用的时间比较混乱。1949年,“北京时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问世,全国各地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东经120度标准时)作为标准时间,五时区计时的旧制成为历史。在实际生活中,我国新疆地区同时使用乌鲁木齐时间(东经90度标准时)和北京时间两种标准。1966年,国家授时中心建立。到今天,该机构通过长短波系统、低频时码、互联网、卫星单双向传递、光纤传递等方式进行授时。研究表明,我国授时中心所测定的北京时间的准确度位居世界第三。
——摘编自郭庆生《中国标准时制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计时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标准时制推行的特点及其意义。
材料一1676年英国成立格林威治天文台,向社会提供时间服务。到1847年,英国铁路公司都采用了格林威治时间,1880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英国的法定时间。1883年,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施行,形成了基于格林威治子午线算出的5个时区,这一计时方式在美国迅速推广。欧洲和北美每个城市都实行地方时(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的情况走向结束。与此同时,由于天文学家的出色工作,英国历年发表的以格林威治经线为基础的航海历,使航海员在海上测量经度变得十分方便。因此,多数国家自发地向格林威治时间靠拢,使用英国航海历。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等
材料二20世纪初,中华民国曾将中国划分为昆仑、新藏、陇蜀、中原和长白等五个时区,全国各地所用的时间比较混乱。1949年,“北京时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问世,全国各地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东经120度标准时)作为标准时间,五时区计时的旧制成为历史。在实际生活中,我国新疆地区同时使用乌鲁木齐时间(东经90度标准时)和北京时间两种标准。1966年,国家授时中心建立。到今天,该机构通过长短波系统、低频时码、互联网、卫星单双向传递、光纤传递等方式进行授时。研究表明,我国授时中心所测定的北京时间的准确度位居世界第三。
——摘编自郭庆生《中国标准时制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计时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标准时制推行的特点及其意义。
2.单选题- (共23题)
2.
“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个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式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这强调罗马法
A.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
B.遵循契约精神的规则 |
C.绘制西方政体的蓝图 |
D.遵循主权在民的原则 |
3.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的时候,革命前辈林伯渠说:“对于许多未做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这反映出林伯渠强调了辛亥革命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对青年人的思想影响有限 |
D.旨在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 |
4.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过去所提的“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1936年8月,***提出同国民党共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这表明
A.革命统一战线即将建立 |
B.党内“左”倾错误尚未得到纠正 |
C.国共达成一致共同抗日 |
D.中共依据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策略 |
5.
阅读《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

据此可知

据此可知
A.中国战场自始至终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
B.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C.日本的对外侵略重点从中国逐渐转移到东南亚 |
D.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胜利 |
6.
1946年,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乔治·凯南的这一观点
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
B.对欧共体的作用估计过高 |
C.出于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需要 |
D.侵犯了欧洲民族国家主权 |
7.
有学者认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 联合国的成立
B. 朝鲜半岛的分裂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 世贸组织的建立
A. 联合国的成立
B. 朝鲜半岛的分裂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 世贸组织的建立
8.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既鼓励发择市场作用,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这是一种矛盾的态度,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A.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
B.为斯大林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
C.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D.与当时苏俄基本国情不相符 |
10.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第一位是粮食,约占42%;第二位是棉布,约占24%;第三位是盐,约占15%。这反映了该时期
A.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B.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
C.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
D.农业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
11.
1850-1870年,法国的钢铁、交通运输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金融业也异常活跃,农村现代化初现端倪,文化成就显著。这说明了法国
A.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C.启蒙运动成果显著 |
D.政府关注民众生活 |
12.
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1901年,全国20余所新式教育机构的分布为:广州5所,天津4所,上海3所,福州、南京、北京、武昌、台北各2所,珲春、烟台、旅顺、乌鲁木齐各1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洋务运动人才需求突出 | B.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
C.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 D.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 |
13.
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11月16日起陆续发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币。其中的三枚30克圆形镁质纪念币背景图案分别为:禾苗和稻穗;某城市建筑、港口、拓荒牛雕塑及飘带等组合;某城市标志性建筑及桥、江等组合设计。对于设计者意图的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


A.1984年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城市 |
B.浦东新区是新世纪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
C.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是农村改革的启始 |
D.共建“一带一路”正进入深入发展新阶段 |
14.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了以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为团长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代表团,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赠给客人,这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轰动。此举实则体现了
A.中美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
B.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
C.两极格局解体推动中美交往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15.
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
A.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 |
B.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
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 |
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 |
16.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西学的翻译以军事技术及相关基础科学为中心,19世纪70年代后扩展到声光化电、理工医农等方面,以及政治、教育、商务等。张之洞1898年著的《劝学篇》把西学分为“西政”“西艺”“西史”,材料表明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促成制度变革 |
B.“中体西用”思想开始出现 |
C.对西学的认识不断深入 |
D.出现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17.
瑞土史学家布克哈特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人类意识的全面觉醒时代,是西方文化世俗化决定性阶段,是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现代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同这一时代发生着联系。这一时代
A.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
B.彻底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
C.实现以世俗国家权力代替宗教权力 |
D.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的政治制度 |
18.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揭露和攻击教会的弊端,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到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相应的地位。这表明人文主义者
A.主张宗教改革以创立新教派 |
B.积极倡导基督教原始教义 |
C.强调人性与宗教原则的结合 |
D.试图改变物欲横流的社会 |
19.
孟德斯鸠1721年完成的《波斯人信札》是法国最早的哲理小说,叙述了波斯青年旅居巴黎的10年生活,小说当年就出了四版,还有若干伪版。之后著名的哲理小说有伏尔泰的《老实人》和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等。哲理小说
A.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
B.扩大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
C.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
D.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
20.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城邦在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家庭”“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他强调了
A.城邦是由个人和家庭构成的 |
B.公民利益是城邦价值核心 |
C.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于城邦 |
D.城邦已被赋予了神权色彩 |
21.
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
A.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
B.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
C.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
D.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
22.
1975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2836个,1980年增加到3566个,其中戏曲剧团最多,有2224个;最少的是乐团、合唱团,仅有11个。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文艺领域的发展布局趋于平衡 |
B.文化体制改革已深入开展 |
C.文艺界仍然受“左”倾错误影响 |
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
23.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他们提出“实验小说”的口号,认为写小说就像在实验室里做试验,要忠实客观地记载历史,而不作政治和道德的评价。这一流派的出现表明
A.工业革命决定文学状况 |
B.文学应独立于政治之外 |
C.科技革命影响广泛深刻 |
D.批判现实主义占据主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