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西方人文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具有丰富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苏格拉底之攻击,哲学史家颇轻忽辩者(智者)的地位。但事实上,辩者对希腊人文主义之发展甚具功绩。普罗塔戈拉以人为万物之权衡,近人论西方人文主义者犹多奉之为不祧之祖……大体言之。辩者思想乃是对于此前重自然之哲学的一种反动。……“人为万物之权衡”一语虽提高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但也有其流弊。因为此所谓“人”乃指个别的人而言。个人与个人既不能尽同。而宇宙之本物又万殊,这样一来就非演成“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局面不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文艺复兴的形式并概括该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以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为例,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如何表征“近世人生观”。
材料一 由于苏格拉底之攻击,哲学史家颇轻忽辩者(智者)的地位。但事实上,辩者对希腊人文主义之发展甚具功绩。普罗塔戈拉以人为万物之权衡,近人论西方人文主义者犹多奉之为不祧之祖……大体言之。辩者思想乃是对于此前重自然之哲学的一种反动。……“人为万物之权衡”一语虽提高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但也有其流弊。因为此所谓“人”乃指个别的人而言。个人与个人既不能尽同。而宇宙之本物又万殊,这样一来就非演成“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局面不可。
——余英时《西方古典时代之人文思想》
材料二 建筑是一件合作的事业,故不甚能代表个性,但对于民族性和时间性,他却能表示出来。上古之时,希腊与罗马的人生观,是偏于现世的,他们的眼光,是侧重地面的,故他们的建筑,方基巨柱,使观者的目光,左右行而不上下行。到了中古之时,人民以宗教为人生的依据,所以中古的建筑都不含告诫,观者说:“你们且忘了地下,望着天上,使你们的灵魂,随着那颗巍巍尖塔,去与上帝接近罢!”到了文艺复兴之时,人民的希望及目的,又渐渐的由天上移向地上,由世外移归世内,于是宽基厚柱、圈拱低窗的建筑,又成为近世人生观的表征了。——陈衡哲《西洋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并评价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文艺复兴的形式并概括该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以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为例,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如何表征“近世人生观”。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材料二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2)根据所学,简要指出出现材料二这些认识的原因,并简述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
材料一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材料二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17、18世纪的相关史实,指出“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的主要因素。(2)根据所学,简要指出出现材料二这些认识的原因,并简述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
3.
(加试题)在国家统一和发展过程中,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2)阅读材料二,请用一句话概括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后人对康熙帝的评价大致有两种:①康熙帝是一位“盛世圣君”。②康熙帝有才无识,因循误国。您更侧重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从处理蒙藏民族关系的角度予以阐述。侧重分析②,请从康熙执政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外交四个个角度予以说明(只作选择不作阐述,不得分)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材料二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中如何体现这一政策的。(2)阅读材料二,请用一句话概括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后人对康熙帝的评价大致有两种:①康熙帝是一位“盛世圣君”。②康熙帝有才无识,因循误国。您更侧重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从处理蒙藏民族关系的角度予以阐述。侧重分析②,请从康熙执政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外交四个个角度予以说明(只作选择不作阐述,不得分)
2.单选题- (共23题)
4.
有学者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在该学者看来
①自然法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先驱
②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③罗马法的创建与发展,维系了罗马统治
④武力征服不是维系国家延续的有效途径
①自然法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先驱
②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③罗马法的创建与发展,维系了罗马统治
④武力征服不是维系国家延续的有效途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5.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提出:“1689年,英王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虽然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直到19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这体现了英国民主进程的
A.革命性 |
B.和平性 |
C.渐进性 |
D.妥协性 |
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下列史实发生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之前的是
①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中国守军开始淞沪会战
③中国军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④在西北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①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中国守军开始淞沪会战
③中国军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④在西北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7.
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中国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修建铁路,设立工厂,划分势力范围……”最早在中国获得“设立工厂”特权的列强是
A.日本 |
B.法国 |
C.英国 |
D.美国 |
8.
2017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互联网发展论坛在乌镇召开,国台办称网络是两岸“三通”后的第四通,下列关于两岸“三通”的说法错误的是
A.1949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两岸“三通”全部中断 |
B.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建议海峡两岸实行“三通” |
C.1992年“九二共识”推动了长达38年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 |
D.2008年,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实施,“三通”变为现实 |
11.
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中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大可以出妻(休妻)嫁妻”。据此可知
①婚姻自主已成为社会时尚
②婚姻观念日益开放
③政府推动婚姻观念转变
④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
①婚姻自主已成为社会时尚
②婚姻观念日益开放
③政府推动婚姻观念转变
④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2.
“1935年以后(罗斯福新政)重点转移到调整和改革方面……1935年以后的新政的一些重大改革,是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应付各种经济上的不安全。”(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下列新政期间颁布的法律符合材料说法的是
A.《农业调整法》 |
B.《全国劳工关系法》 |
C.《联邦紧急救济法》 |
D.《全国工业复兴法》 |
13.
中国是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下列能够代表或反映古代中国丝织业水平的有
①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②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
③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
④汉代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①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②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
③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
④汉代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4.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下列所述史实与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相背离的是
A.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
B.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 |
C.186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
D.《航海条例》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 |
15.
1875年出版的《瀛壖杂志》记载:“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顷刻间,千金赤手可致。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利最溥。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销亦不细。”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①买办或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②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
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①买办或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②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
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6.
一位嘉兴老教授回忆了这样一个片段:“农农,你是读书人。你说说看,有这样强迫大家一起吃饭的吗?……一个叫为初的,是个党员,他站到凳子上说:‘大家对吃食堂有意见,我赞同!从明天开始,大家自己家烧饭吃饭。上面压下来,吃官司我去!’”这一情景最可能出现在
A.1949年 |
B.1953年 |
C.1958年 |
D.1978年 |
17.
从1985年3月到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1990年2月出台“400天计划”,5月又出台“5年计划”,8月又随即出台“500天计划”,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
A.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
B.把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
C.使苏联社会陷入失控 |
D.具有盲目随意的特点 |
18.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称:“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而非保守的……三、进取而非退隐的……四、世界而非锁国的……五、实利而非虚文的……六、科学而非想象的。”上述言论意在
A.强调新青年关乎国家兴亡 |
B.提倡向西方学习抵抗外来侵略 |
C.厘清新青年的六大特征 |
D.抨击并全面否定传统儒家学说 |
19.
历史学家钱乘旦指出某一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反映了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冲击着传统社会之时,在英格兰存在着一种普遍增长的不安情绪和怀疑思潮,近代人的主观反省和自我怀疑构成了该角色行为的基础。”该作品应该是
A.《神曲》 | B.《十日谈》 | C.《哈姆雷特》 | D.《蒙娜丽莎》 |
20.
苏格拉底教育学生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对于那些渴望听他讲学的人,不管是雅典公民,还是外邦人,都没有索取过报酬。他称那些为讲学索取报酬的人是迫使自己做奴隶。这不能反映出苏格拉底
①反对教育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
②追求思想自由的精神
③推崇“美德即知识”的观念
④反对直接民主的原则
①反对教育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
②追求思想自由的精神
③推崇“美德即知识”的观念
④反对直接民主的原则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1.
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代某伟大诗人深受“风”的影响,成就卓著。下列对这位诗人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诗风笼罩着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
B.其诗作想象力丰富,语言率真自然 |
C.其诗作以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
D.是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 |
22.
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20世纪第二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第二次民族反思。这一“波潮”
A.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 |
B.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 |
C.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 |
D.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
23.
“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这时,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以上观点最有可能出自于***的理论著作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B.《井冈山的斗争》 |
C.《新民主主义论》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25.
一位战地记者记载二战期间英国的一次军事行动:“等着上船的士兵富有纪律性,他们为撤离已战斗了三个星期,他们缺少睡眠,忍饥挨渴,然而他们一直保持队形,直至开到海滩,仍服从指挥。”该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是
A.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
B.英军在北非的战果丧失殆尽 |
C.德国开始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
D.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