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护,被称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公民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法律的主体范围狭小、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深厚、保留大量氏族残余等。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欧美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
(1)根据材料一说出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来罗马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分析其影响深远的原因。
(3)你认为罗马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欧美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
(1)根据材料一说出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来罗马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分析其影响深远的原因。
(3)你认为罗马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遇上这种情况,适用什么法律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公元528年,查士丁尼任命法学家特里波尼阿努斯组成一个十人委员会,负责领导法典的编纂工作,清理以往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矛盾和过时的部分,并按时间顺序把所剩部分汇编成册。该法典于529年正式颁布生效,是为《查士丁尼法律汇编》。凡未经辑入的敕令,一概失效。此后,查士丁尼又命令手下编订了《法学总论》《法学汇编》和《新敕令》三部法典。历史上一般把它们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原因。罗马人怎样解决“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同点。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遇上这种情况,适用什么法律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公元528年,查士丁尼任命法学家特里波尼阿努斯组成一个十人委员会,负责领导法典的编纂工作,清理以往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矛盾和过时的部分,并按时间顺序把所剩部分汇编成册。该法典于529年正式颁布生效,是为《查士丁尼法律汇编》。凡未经辑入的敕令,一概失效。此后,查士丁尼又命令手下编订了《法学总论》《法学汇编》和《新敕令》三部法典。历史上一般把它们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原因。罗马人怎样解决“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同点。
2.单选题- (共3题)
3.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再者,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和统治者。这就是上帝,因为他是这一法律的制定者、颁布者和执行者”。这里西塞罗旨在强调
A.罗马法的普遍适用性 |
B.上帝权威的不可动摇性 |
C.法律体系的永恒性 |
D.罗马法和雅典法的相似性 |
4.
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
A.废除贵族对法律的控制权 |
B.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
C.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
D.野蛮的习惯法被废除 |
5.
公元前494年,罗马共和国内进行了一次审判,法官在听完原告债主的陈述后当庭把涉案的父子判与原告为奴隶,并给出“合理”的解释。之后愤怒的下层公民集体撒离会场,以示抗议。材料说明
A.当时罗马平民与贵族间矛盾尖锐 |
B.古罗马司法程序严格 |
C.债务奴隶制把平民推到生存边缘 |
D.这次斗争直接催生了成文法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