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铁路发展大事简表

材料 铁路发展大事简表

——摘编自钟准《铁路改变世界》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皇太极继汗位后,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后金政权陷入了空前危机的境地。
这大多是由于努尔哈赤晚年一些错误政策所造成的。以血腥镇压为特征的错误政策的推行,使得后金辖区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致使战乱中的辽东经济受到空前破坏。成千上万的汉民纷纷起来进行反抗,就连女真人也有逃亡。后金社会的严酷现状求统治集团刻不容缓地全面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皇太极适应社会历史趋势,决心改革。他启用汉官,在其辅佐下以汉、金为榜样,有选择地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在农业政策上,改变努尔哈赤时期采取的“掠民为奴”,把辽沈地区农民附庸在女真族的庄园中进行耕作的政策。申明法令,让汉民“分屯别居,编为民户,择汉官之清正者辖之”。这种改变实际是使广大汉民摆脱奴隶或农奴的地位,重新恢复他们自耕农身份,从而稳定和激发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其次,在政治上,限制女真贵族任意无法度的横征暴敛,约束女真人的行为。同时,吸收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和明降官降将参与政事,注意缓和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以明朝为样板,建立封建化制度。在文化思想上,从本民族固有文化特点出发,有选择地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文化,提高女真人的文化素质,希求较快地改变后金文化落后的社会面貌。由于皇太极全面实行改革,很快地稳定了后金的统治秩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太极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 皇太极继汗位后,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后金政权陷入了空前危机的境地。
这大多是由于努尔哈赤晚年一些错误政策所造成的。以血腥镇压为特征的错误政策的推行,使得后金辖区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致使战乱中的辽东经济受到空前破坏。成千上万的汉民纷纷起来进行反抗,就连女真人也有逃亡。后金社会的严酷现状求统治集团刻不容缓地全面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皇太极适应社会历史趋势,决心改革。他启用汉官,在其辅佐下以汉、金为榜样,有选择地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在农业政策上,改变努尔哈赤时期采取的“掠民为奴”,把辽沈地区农民附庸在女真族的庄园中进行耕作的政策。申明法令,让汉民“分屯别居,编为民户,择汉官之清正者辖之”。这种改变实际是使广大汉民摆脱奴隶或农奴的地位,重新恢复他们自耕农身份,从而稳定和激发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其次,在政治上,限制女真贵族任意无法度的横征暴敛,约束女真人的行为。同时,吸收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和明降官降将参与政事,注意缓和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以明朝为样板,建立封建化制度。在文化思想上,从本民族固有文化特点出发,有选择地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文化,提高女真人的文化素质,希求较快地改变后金文化落后的社会面貌。由于皇太极全面实行改革,很快地稳定了后金的统治秩序。
——摘自袁闾琨、魏鉴勋《试论皇太极的文化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皇太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太极改革的历史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曾宣布,严厉裁减德国军备的目的是“推动所有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同时根据国联盟约第8条,国联成员国承诺“为了维持和平求把国家的军备减少到足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在裁军领域中赢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在华盛顿会议上,主要海军大国的海军吨位和比例为明确的数字计划所限制。它使国联能够在陆军编制的所有重要问题上运用同样的原则。“有效地促进国联盟约第8条规定的裁军”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须裁军。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年2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国联十多年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的因素。
材料 在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曾宣布,严厉裁减德国军备的目的是“推动所有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同时根据国联盟约第8条,国联成员国承诺“为了维持和平求把国家的军备减少到足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在裁军领域中赢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在华盛顿会议上,主要海军大国的海军吨位和比例为明确的数字计划所限制。它使国联能够在陆军编制的所有重要问题上运用同样的原则。“有效地促进国联盟约第8条规定的裁军”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须裁军。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年2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了。
——摘编自
A.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联裁军的背景。 |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26年,于敏出生于河北宁河县一个普通家庭。1951年,他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时,国家急需原子核物理研究人才,他欣然服从祖国需要,放弃了原有专业,转向核理论研究。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于敏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几年努力,发表了《关于重原子核的壳理论》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文章。1959年暑假,于敏与北大杨立铭教授合作,主办了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培训班,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为国家培养了亟需的原子核理论科研人才。1961年,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上将要取得丰硕成果时,上级任命他领导开展氢弹研究。于敏又一次调整了专业方向,从此隐姓埋名,默默奉献。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于敏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他的指挥下,我国的中子弹试验也于1988年获得成功,我国核武器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敏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于敏第二次转变研究方向的历史背景。
材料:1926年,于敏出生于河北宁河县一个普通家庭。1951年,他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时,国家急需原子核物理研究人才,他欣然服从祖国需要,放弃了原有专业,转向核理论研究。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于敏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几年努力,发表了《关于重原子核的壳理论》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文章。1959年暑假,于敏与北大杨立铭教授合作,主办了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培训班,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为国家培养了亟需的原子核理论科研人才。1961年,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上将要取得丰硕成果时,上级任命他领导开展氢弹研究。于敏又一次调整了专业方向,从此隐姓埋名,默默奉献。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于敏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他的指挥下,我国的中子弹试验也于1988年获得成功,我国核武器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敏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摘编自侯新杰《于敏:献身中国氢弹事业的核物理学家》
(1)根据材料,概括于敏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于敏第二次转变研究方向的历史背景。
5.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與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
3.单选题- (共9题)
6.
公元前445年,古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公元212年,颁布《卡拉卡拉赦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这表明古罗马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把保护平民利益放在首位 |
C.利用法律缓和社会矛盾 |
D.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
7.
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材料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
A.具有传统与近代混合性特点 |
B.君主是国家象征,权力削弱 |
C.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D.议员普选充分体现议会至上 |
8.
1938年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决定“整顿交通系统,举办水陆空联运,增加铁路、公路,加辟航线。”国民政府遂在后方各省迅速发展交通事业,赶筑多条省际和国际交通要道,同时加快航运的整治和开辟新的空中航线。这些举措
A.表明了抗战相持阶段已经到来 |
B.便利了外部援助的及时输送 |
C.体现了国民党全面抗战的意图 |
D.促进了后方经济建设良好发展 |
9.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并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1909年,在荷属印尼华侨的请求与国内舆论催促下,清政府出台了《大清国籍条例》,确立了血统主义原则,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强 |
B.侨民安土重迁观念得到强化 |
C.传统的华夷观念完全丧失 |
D.清末“新政”注重重塑政府权威 |
10.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快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
B.政府压缩“福利国家”开支 |
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
D.政府决策受到冷战思维影响 |
11.
《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
A.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 |
B.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 |
C.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
D.宋代法律体系完善 |
12.
读下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901—1911年上海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统计表(据《晚清上海》绘制)

1901—1911年上海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统计表(据《晚清上海》绘制)

A.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
B.轻重工业比重严重失衡 |
C.政策调整推动工业发展 |
D.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
13.
1980年深圳外贸出口商品总额仅为627万美元,2007年则达168493亿美元,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深圳投资,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4亿美元。材料反映出深圳
A.经济发展速度居于领先地位 |
B.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首要窗口 |
C.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 |
D.经济外向型和开放性程度高 |
14.
1848年,大约有20%的波士顿人乘火车上下班。208列火车中有118列出入于该城的7个终点站,这些线路呈放射状由市中心区向外伸展,服务于波士顿15英里方圆的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城市职能的变化 |
B.经济结构革命性变化 |
C.第三产业的兴起发展 |
D.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