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代随土地买卖合法化及商品经济繁荣,善讼之风初露端倪。五代时期,地方长官独揽司法大权,造成政权更迭动荡。因此,宋沿唐制,重视立法,并建立了一套周密的司法制度。宋人将审判过程切分为十个环节:推勘、录问、检法、拟判、连署判决书、宣判、翻异别勘、上诉复审、复核、疑狱奏谳等,环环相扣,相互制衡,形成了独到的鞫谳分司制、翻异别勘制、死刑覆核制、法官回避制、司法检验制等一系列司法原则,其周密的判决制度在中国古代首屈一指。在司法及监督机构上,宋朝在中央设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掌中央司法;各路设中央派出机构提点刑狱司,定期巡视州县:地方州县实行司法与行政合一。宋代司法注重证据和现场勘验,并产生了《洗冤集录》等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宋代司法制度是中国封建法制发展的成熟时期和顶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司法制度的内容,简评其影响。
材料 宋代随土地买卖合法化及商品经济繁荣,善讼之风初露端倪。五代时期,地方长官独揽司法大权,造成政权更迭动荡。因此,宋沿唐制,重视立法,并建立了一套周密的司法制度。宋人将审判过程切分为十个环节:推勘、录问、检法、拟判、连署判决书、宣判、翻异别勘、上诉复审、复核、疑狱奏谳等,环环相扣,相互制衡,形成了独到的鞫谳分司制、翻异别勘制、死刑覆核制、法官回避制、司法检验制等一系列司法原则,其周密的判决制度在中国古代首屈一指。在司法及监督机构上,宋朝在中央设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掌中央司法;各路设中央派出机构提点刑狱司,定期巡视州县:地方州县实行司法与行政合一。宋代司法注重证据和现场勘验,并产生了《洗冤集录》等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宋代司法制度是中国封建法制发展的成熟时期和顶峰。
——摘编自《宋代司法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司法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司法制度的内容,简评其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要求废约的呼声高涨,美英等国已认识到应该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但认为应放在战争结束后解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强烈要求美英等国立即无条件废约。1942年10月5日,蒋介石明确向美国表示,中国对这次大战同美英一样担负着同等的义务,承担着同样的责任,希望美国先自动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而不必等到战后。在中国的强烈要求和国际舆论的支持下,美英政府于1942年10月10日通知中方,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宣布废除旧约订新约。
——胡德坤:《中国抗日战争与战时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意义。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要求废约的呼声高涨,美英等国已认识到应该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但认为应放在战争结束后解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强烈要求美英等国立即无条件废约。1942年10月5日,蒋介石明确向美国表示,中国对这次大战同美英一样担负着同等的义务,承担着同样的责任,希望美国先自动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而不必等到战后。在中国的强烈要求和国际舆论的支持下,美英政府于1942年10月10日通知中方,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宣布废除旧约订新约。
——胡德坤:《中国抗日战争与战时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意义。
4.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黄旭华,1926年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94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中的专业——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194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开始了为党的事业默默贡献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黄旭华开始从事舰船研制工作,负责苏联舰艇转让制造和仿制的技术工作。195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向***很快批准。***发奋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65年,中央批复同意该工程上马,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从此正式开始研制,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当时国际先进平……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予他的颁奖词是: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2)根据材料概括黄旭华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精神。
黄旭华,1926年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94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中的专业——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194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开始了为党的事业默默贡献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黄旭华开始从事舰船研制工作,负责苏联舰艇转让制造和仿制的技术工作。195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向***很快批准。***发奋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65年,中央批复同意该工程上马,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从此正式开始研制,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当时国际先进平……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予他的颁奖词是: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摘编自《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保密“人间蒸发”3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在“一穷二白”的背景下,黄旭华也要挺起胸研制核潜艇。(2)根据材料概括黄旭华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精神。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35年一位英国人撰文评价东印度公司采用公开考试竞争原则选拔文职人员时说:“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1836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文官制度实践效果不同的原因。
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35年一位英国人撰文评价东印度公司采用公开考试竞争原则选拔文职人员时说:“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1836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据马桦《英国文官考试研究》等
材料二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立了“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个月内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相继颁布《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总的来看,公务员制度在抗战之前推行效果相对较好,而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据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探索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文官制度实践效果不同的原因。
3.单选题- (共7题)
6.
6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张各民族一体遵守的自然法是上帝神意制定的,因此是始终固定不变的。13世纪时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主张自然法和人法都受永恒法的支配,永恒法是上帝的意志力。由此可知
A.当时西方普遍认为自然法是上帝意志的体现 |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罗马法蕴含自然法精神 |
C.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统治影响到了法律思想 |
D.罗马法中蕴含的自然法思想深刻影响后世 |
7.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A.分权较大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 |
B.三权分立利于克服邦联制弊端 |
C.分权是为了保障资产阶级权益 |
D.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
8.
(题文)如果历史是一架巨大的钟摆,五四运动之后的前三十年,中国为追求现代化,基本上朝着丢失文化主体性的方向摆动;后七十年重新思考、定义、创造现代性,试图获得一份文化坚守。五四时期“丢失文化主体性”主要表现为:
A.废除文言旧体,开展文学革命 |
B.反对尊孔复古,信奉天演进化 |
C.抨击封建礼教,宣传启蒙思想 |
D.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 |
9.
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为题材,绘制了一幅示意图(下图),图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开天辟地”
②“理论成熟”
③“战略决战”
④“北伐风云”
⑤“星火燎原”

①“开天辟地”
②“理论成熟”
③“战略决战”
④“北伐风云”
⑤“星火燎原”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④⑤②③ |
C.①④②③⑤ |
D.①②④③⑤ |
10.
1962年9月,苏联经济学教授利别尔曼在《真理报》上发表了题为《计划、利润、奖金》一文,核心思想扩大企业权限,关心最大经济效果,基本手段是加强经济刺激,史称“别尔曼建议”。该建议
A.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
B.认可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 |
C.强调了企业独立自主经营的地位 |
D.成功指导了后来苏联的经济改革 |
11.
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
A.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 |
B.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 |
C.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 |
D.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