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警察,都联合起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幽灵”是指什么?将其由理想变为现实的重大事件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对材料一的理论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仅就革命道路而言,它们各自走的是什么道路?对此你有什么认识?(6分)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警察,都联合起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幽灵”是指什么?将其由理想变为现实的重大事件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对材料一的理论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仅就革命道路而言,它们各自走的是什么道路?对此你有什么认识?(6分)
2.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一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一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民主取代专制是历史进步的潮流,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
材料一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栽,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有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政府有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2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近代社会变革的?(4分)
(4)材料四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通过哪些政治制度来实现的?(3分)
材料一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栽,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有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政府有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2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近代社会变革的?(4分)
(4)材料四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通过哪些政治制度来实现的?(3分)
4.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因此,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何时得到根本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化解“关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的?中国的这一外交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因此,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何时得到根本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化解“关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的?中国的这一外交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 (共8题)
5.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该条款体现了
A.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
B.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
C.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 |
D.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6.
2012年5月,在北约国家领导人峰会上,英国首相卡梅伦因发表对利比亚的强硬言论而广泛引起世人关注。以下对卡梅伦表述错误的是
A.卡梅伦一定是其所在党的领袖 |
B.卡梅伦及其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
C.卡梅伦是英国首相,因此他是国家元首 |
D.卡梅伦当选后要接受女王的任命 |
7.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B. 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C. 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D. 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A. 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B. 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C. 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D. 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8.
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斗争目的是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10.
***说:“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体现的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11.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