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4题)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5.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
材料二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美关系呈现出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表明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
材料二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美关系呈现出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表明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6.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请回答:
(1)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60到70年代,两极格局呈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请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3)20世纪90年代,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4)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你认为我国应当如何积极应对?
请回答:
(1)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60到70年代,两极格局呈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请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3)20世纪90年代,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4)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你认为我国应当如何积极应对?
3.单选题- (共23题)
7.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有这样的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材料表明罗马法律注重
A.主权在民 |
B.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
C.天赋人权 |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8.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权利法案》形同虚设 |
B.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
C.形成“驴象之争”局面 |
D.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
9.
1789年至1865年,美国各州享有广泛的权力,更多地强调州权对联邦权力的制约,联邦政府扮演着各州“仆人”的角色。而1865年后,联邦与州的矛盾时缓时急,大趋向是联邦权力逐渐扩大,州的权力相对缩小,两者仍主要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活动。这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A.三权分立 |
B.邦联制 |
C.民主共和 |
D.分权与制衡 |
10.
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国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美国
A.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
C.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
D.国会权力至高无上 |
11.
德皇威廉二世继任后不久,因与俾斯麦政治路线不同,就迫使俾斯麦辞去了宰相职务。为此英国人画了一幅关于辞退俾斯麦的漫画:下船上岸的导航员(下图)。此漫画内容实质上反映了德意志最主要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强烈的专制主义色彩 |
B.君权至上的君主专制体制 |
C.最典型的君主立宪政体 |
D.议会具有立法权的民主制 |
12.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
13.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通过购买、缴获、自造拥有了更多的新式武器,在太仓、昆山、苏州等地曾出现仿制洋枪的工场。之后,《资政新篇》还呼吁学习科学技术的“堂堂正正之技”。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B.顽强抵御外来侵略者 |
C.曾开展近代化的探索 |
D.开启对外开放的道路 |
14.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跟“某一条约”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
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章(押印)。”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6.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等等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B.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
C.开展长征进行战略转移 |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
18.
“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然后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该事件
A.使得东北三省沦陷 |
B.引发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
C.直接促成了国共合作 |
D.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
19.
近代中共的某一战役的作战计划如下:“第一阶段进攻淮阴、淮安、宝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第二阶段主要进攻连云港,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徐州会战 |
20.
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A.十月革命的爆发原因及影响 |
B.资本主义在19世纪发展带来的弊端 |
C.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生和影响 |
D.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
21.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
A.巴黎公社成立 |
B.二月革命 |
C.七月流血事件 |
D.十月革命 |
22.
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此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A.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十六字方针 |
B.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C.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D.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
23.
《共同纲领》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
B.“不结盟政策”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一边倒” |
24.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下列关于这次国际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
B.会议重点讨论亚非国家民族独立问题 |
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27.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车路、乐器之工……平漫刀矟(长矛)之工……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A.更换工种频繁 |
B.主要从事雕刻、乐器生产 |
C.职业是世袭的 |
D.是政府雇佣的手工业者 |
29.
1757年,乾隆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且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戍军。”该政策
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
B.造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 |
C.客观上迟滞了中国近代化 |
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