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以上材料均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为此,它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采取了那些重大措施?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以上材料均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为此,它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采取了那些重大措施?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2.单选题- (共14题)
2.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规定的实质是
A.保护罗马平民的权益 |
B.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
C.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
D.极力维护私有财产权 |
3.
伏尔泰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某种制度“一个受人尊敬且富裕的君主,有无限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描述的是
A.专制君主制 |
B.总统制 |
C.君主立宪制 |
D.共和制 |
4.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任命内阁首脑 |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
5.
2011年新华网电:距离8月2日最后期限日的前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8月1日最终高票通过了提高美国债务上限法案。国会参议院此前曾否决了众议院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根据美国立法程序,政府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需经国会两院通过,才能提交总统签署为法律。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避免债务违约的障碍基本扫清。而美国国会两党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讨论仍未结束,这一问题也会成为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寻求连任的重要障碍。该材料未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两党制在美国政坛举足轻重 |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
D.财政权是国会制约和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 |
6.
在总统称谓问题上,美国国会经过讨论最后确定将“美国总统殿下”改为“美国总统先生”。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下放 |
B.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 |
C.强调民主制度的公民意识 |
D.将行政权力归于总统 |
7.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A.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
C.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D.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
D.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9.
以下是某西方国家特使致本国外交大臣密函:“额尔金勋爵把事情搞得太过火了,甚至想消灭现今统治的皇朝,可能还要去援助南京叛乱份子,我不寓愿意、也不能够走到这样的地步,与其为了满足一种复仇的需要而去损害我们在这一国家的利益,那我就宁愿和他分手……”密函可能写于哪一时期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D.辛亥革命期间 |
10.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
11.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D.召开七大,确立***思想的指导地位 |
12.
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
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
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
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
13.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这一事件”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 |
B.美国罗斯福新政 |
C.联合国的成立 |
D.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
14.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
15.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 |
B.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 |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