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倒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最大的功绩是什么?“贵国”是指哪一个国家?(3分)
(2)材料二中的人物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什么?(1分)如何评价材料一、二中的人物?(1分)
(3)在清朝前期有一位帝王与他们一样抗击了外来侵略,保卫了国家主权,你知道他是谁吗?(1分)
材料二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倒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最大的功绩是什么?“贵国”是指哪一个国家?(3分)
(2)材料二中的人物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什么?(1分)如何评价材料一、二中的人物?(1分)
(3)在清朝前期有一位帝王与他们一样抗击了外来侵略,保卫了国家主权,你知道他是谁吗?(1分)
2.
材料一 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材料二 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百年来,清华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弘扬为国求学的传统,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
材料三清华百年校庆中提出“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哪—次运动的产物?(1分)它的口号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杰出人才中有一位“两弹元勋”,他是谁?(1分)在清华建校的同一年,我国发生了哪场资产阶级革命?其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提出的希望,你打算怎么做?(1分)
材料二 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百年来,清华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弘扬为国求学的传统,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
材料三清华百年校庆中提出“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哪—次运动的产物?(1分)它的口号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杰出人才中有一位“两弹元勋”,他是谁?(1分)在清华建校的同一年,我国发生了哪场资产阶级革命?其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提出的希望,你打算怎么做?(1分)
3.
材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教材
材料二 1887年。日本的军事部门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策案》,要求在5年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
——摘自《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三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上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在短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开发的成就。日本政府还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工程师在所占的人口比例居世界首位,科研人员的人口比例仅次于美国。
请回答:
(1)材料—是日本在“东方道德、西方技艺”旗帜下进行的一次改革,你知道是哪一次吗?(1分)在日本历史上还有一次是在“日本精神,中国知识”的口号下进行的改革,结果怎样?(1分)
(2)材料二所述《讨伐清国策案》首先转化成哪次“讨伐”行动?(1分)结果签订的哪一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1分)
(4)《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你希望如何发展中日关系?(2分)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教材
材料二 1887年。日本的军事部门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策案》,要求在5年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
——摘自《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三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上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在短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开发的成就。日本政府还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工程师在所占的人口比例居世界首位,科研人员的人口比例仅次于美国。
请回答:
(1)材料—是日本在“东方道德、西方技艺”旗帜下进行的一次改革,你知道是哪一次吗?(1分)在日本历史上还有一次是在“日本精神,中国知识”的口号下进行的改革,结果怎样?(1分)
(2)材料二所述《讨伐清国策案》首先转化成哪次“讨伐”行动?(1分)结果签订的哪一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1分)
(4)《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你希望如何发展中日关系?(2分)
2.判断题- (共2题)
4.
历史知识示意图是以线条、符号、文字等表示历史内容的一种形式。


(1)请参考上图,填写右侧“清朝前进疆域”示意图上缺失的内容。(3分)并指出哪一点最能有力驳斥日本的不实言论,向世界证明它是中国固有的领土。(1分)
(2)哪一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图示②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分)
(3)图中东北和西北领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被割占,你能写出是哪一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吗?(1分)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1分)


(1)请参考上图,填写右侧“清朝前进疆域”示意图上缺失的内容。(3分)并指出哪一点最能有力驳斥日本的不实言论,向世界证明它是中国固有的领土。(1分)
(2)哪一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图示②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分)
(3)图中东北和西北领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被割占,你能写出是哪一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吗?(1分)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1分)
5.
依据下段文字,判断所给结论,符合文意的画“√”,否则画“×”。
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但却是他们将这种数字传播到了全世界。在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年代,帝国收集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
(1)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阿拉伯人。 ( )
(2)阿拉伯人将阿拉伯数字传播到世界各地。 ( )
(3)阿拉伯人曾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国家。 ( )
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但却是他们将这种数字传播到了全世界。在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年代,帝国收集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
(1)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阿拉伯人。 ( )
(2)阿拉伯人将阿拉伯数字传播到世界各地。 ( )
(3)阿拉伯人曾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国家。 ( )
3.选择题- (共15题)
11.
青岛市“五月的风”雕塑,是为纪念一次伟大的学生运动而修建的。在这场运动中,爱国学生喊出了“还我青岛”的口号。以此判断这次运动是 ( )
A.新文化运动 | B.五四运动 |
C.戊戌变法运动 | D.南昌起义 |
14.
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 )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16.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 )
①都诞生于公元以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①都诞生于公元以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