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密理论的直接、间接继承者都特别支持在世界贸易中实行自由主义的观点。但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欧洲的这种优势地位既没有消除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没能阻止另一种新型的保护主义的发展。这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与19世纪初新兴的民族主义有关,重要的是,这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是由于人们意识到经济发展进程起因于工业革命和大不列颠工业的先进性。……最重要的是,自由主义思潮受到不同经济部门代表人物的广泛批评,且不问批评的对与错,他们都坚持认为自由主义损害了他们的特殊利益。……英国贸易的自由化直接或间接地激发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对外贸易,在1845——1847年期间到1857——1859年期间,每年增长6.1%。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在中国获取的贸易特权,并指出关税主权的丧失给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19世纪贸易自由主义的影响。
材料一 斯密理论的直接、间接继承者都特别支持在世界贸易中实行自由主义的观点。但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欧洲的这种优势地位既没有消除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没能阻止另一种新型的保护主义的发展。这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与19世纪初新兴的民族主义有关,重要的是,这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是由于人们意识到经济发展进程起因于工业革命和大不列颠工业的先进性。……最重要的是,自由主义思潮受到不同经济部门代表人物的广泛批评,且不问批评的对与错,他们都坚持认为自由主义损害了他们的特殊利益。……英国贸易的自由化直接或间接地激发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对外贸易,在1845——1847年期间到1857——1859年期间,每年增长6.1%。
——摘编自彼得·马赛厄斯、悉尼·波拉德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八卷)
材料二 《南京条约》中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公议定则例”,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税率必须中英双方“议定”,即所谓协定关税。《虎门条约》又确定了进出口货物一律按值百抽五的从价税率。由于税则之中列举了进出口货品各数十种的固定税额仍固定不变,自此形成这些货品以后价格虽然上涨,但税额仍固定不变,税率则越来越低。这些货品税的固定额,无论是进口或出口,都比过去低得多。因此马克思指出,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进口税是全世界最轻的。——摘编自张寄谦《中国通史讲稿》(下)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在中国获取的贸易特权,并指出关税主权的丧失给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19世纪贸易自由主义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頒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法精神。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頒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现今中国民法,是清朝末期从外国继受而来。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后,清廷推行新政,1907年设立修订法律馆,“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年民法典起草正式开始,……1910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法精神。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历史时期 | 内涵与用法 |
明代以前 | 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 |
明末清初 | 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 |
19世纪40—60年代 | 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 |
19世纪60—80年代 | 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 |
19世纪90年代 | 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
20世纪初 | 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 |
1919年后 | “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 |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17题)
5.
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
A.通过法律塑造道德 |
B.契约关系的道德化 |
C.道德意识的法律化 |
D.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
6.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任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
C.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
7.
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触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高度关注。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运动。这表明当时
A.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
B.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 |
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群众基础广泛 |
D.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
8.
至1906年,中国自产鸦片584800担,产量达同年外国进口鸦片的11倍,种植鸦片的耕地约占全国耕地的2%。1928年甘肃部分地区鸦片种植竟占农田面积的75%,产值占农作物的90%。这一现象造成的最主要影响是
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
B.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加剧 |
C.清政府禁烟政策的失败 |
D.西方列强的鸦片在中国滞销 |
9.
八七会议上,瞿秋白指出:无产阶级的策略是独立的工农阶级斗争。为此“要注意与资产阶级争领导权”,“(革命)政府仍用国民党的名义”。而几乎同时,***则明确指出“国民党死了”,“国民党变成军阀党了”。当时两人考虑的焦点是
A.革命方式问题 |
B.革命的旗帜问题 |
C.革命的道路问题 |
D.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
10.
下图为20世纪60年代至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中的援助事由统计由此可见,20世纪80-90年代的对外对外援助


A.带有明显的不结盟色彩 |
B.援助亚非拉革命为主要目标 |
C.被报道的数量日趋减少 |
D.以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 |
11.
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下列各项中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
A.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
B.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C.两极格局的形成 |
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
12.
苏俄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在1958年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二者都造成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本原因是
A.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B.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 |
C.生产关系落后于当时生产力水平 |
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
13.
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化
重工业类 | 数量 | 轻工业类 | 数量 |
黑色冶金(钢铁)工业 | 15 | 纺织工业 | 53 |
有色金属工业 | 31 | 食品工业 | 34 |
电力工业 | 113 | 医药工业 | 4 |
煤矿工业 | 194 | 造纸工业 | 10 |
石油工业 | 13 | 其他轻工业 | 7 |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B.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 |
C.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 |
D.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 |
14.
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不仅惊讶于火车轮船机器的功效,对英国民主的细节也颇为了解,私下里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他却不断密告公使郭嵩焘要“以夷变夏”,甚至连郭披了洋人的雨衣,看了洋人的节目单都被当成罪行来告发,诋毁郭学西言行是“迎合洋人,坏乱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
B.官场的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
C.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 |
D.刘锡鸿的言行植根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
15.
19世纪70年代,有关工业和商业的讨论被一并列入“商政”名下,90年代后期,作为商业企业的“商业”和作为工业企业的“实业”区别开来,“工业”一词则保持其手工业的传统含义。这反映了
A.近代工业逐步得到认可 |
B.抑商观念渐趋淡化 |
C.西方经济侵略逐渐加强 |
D.实业救国思潮盛行 |
16.
“驿使图”(下图)为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的墓葬壁画,该画绘于公元3世纪左右,画面是一个驿使头戴黑帽,身着短衫,一手持缰,一手拿“邮件”,驿使面部五官缺少嘴巴。对该文物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是研究西汉邮驿制度的第一手史料 |
B.能够说明当时西北边境军情紧急 |
C.其史料价值主要在于信息的完整性 |
D.体现了真实而又写意的绘画手法 |
17.
有论者指出,伽利略要用因几何学而变得真实的世界来代替真实的经验世界,并用不可能的世界来解释真实的世界。这反映出伽利略的科学研究
A.否定了以往对世界的认识 |
B.具有近代科学的特点 |
C.模糊了对真实世界的认识 |
D.丰富了数学研究成果 |
18.
19世纪后期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
A.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 |
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 |
C.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 |
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 |
19.
下表反映了我国1993—1997年GDP数据及相关要素的贡献率
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年份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GDP增长率 | 14.0 | 13.1 | 10.9 | 10.0 | 9.3 |
资本增长率 | 24.6 | 17.3 | 18.1 | 8.7 | 2.4 |
劳动力贡献率 | 4.4 | 4.1 | 4.8 | 7.5 | 8.1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29.6 | 37.1 | 25.2 | 55.8 | 81.5 |
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被取代 |
B.外向型经济主导地位确立 |
C.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 |
D.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 |
20.
美国人的研究认为勃列日涅夫后,苏联在第三世界政策上出现新动向,降低了对第三世界的义务减少对东欧盟国的承诺要盟国提高自力更生程度等。这种动向的出现
A.源于苏联实力的相对下降 |
B.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
C.表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
D.彰显了苏联的大国战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