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古代政治制度创新对我国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他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2)材料二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从材料二看,这种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优点)?
材料三: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古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引自《元文类》卷
(4)材料三记载的是什么制度?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他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2)材料二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从材料二看,这种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优点)?
材料三: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古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引自《元文类》卷
(4)材料三记载的是什么制度?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它既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大军事集团?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材料二: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的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慨,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讲话
(2)材料二中的提到“世界反法斯西战争”,标志着世界反法斯西联盟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认为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请你写出苏联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哪场重要战役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材料三:爱因斯坦在二战后期表示: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核武器研制成功在二战中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爱因斯坦懊悔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大军事集团?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材料二: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的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慨,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讲话
(2)材料二中的提到“世界反法斯西战争”,标志着世界反法斯西联盟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认为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请你写出苏联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哪场重要战役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材料三:爱因斯坦在二战后期表示: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核武器研制成功在二战中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爱因斯坦懊悔的原因是什么?
3.
历史证明,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创新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指的是哪一政策的实施?“苏联模式”的形成和苏联哪一任领导人有关?
材料二
罗斯福1933年在就职总统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2)演说中的感叹反映了美国当时正处于什么局面?为应对这种局面美国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该政策有什么典型特点?
[科技创新]
材料三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
(3)哪个国家首先造出了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谁在1885年用内燃机为动力试制汽车成功?
[自我创新]
(4)现代高科技在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要积极防范其消极影响。请你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简要说明.
[制度创新]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指的是哪一政策的实施?“苏联模式”的形成和苏联哪一任领导人有关?
材料二
罗斯福1933年在就职总统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2)演说中的感叹反映了美国当时正处于什么局面?为应对这种局面美国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该政策有什么典型特点?
[科技创新]
材料三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
(3)哪个国家首先造出了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谁在1885年用内燃机为动力试制汽车成功?
[自我创新]
(4)现代高科技在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要积极防范其消极影响。请你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简要说明.
2.选择题- (共9题)
5.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东方的中国人正在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八股取文、文字狱 | D.闭关锁国 |
6.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
A.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
B.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
C.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
D.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
3.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9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