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833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不断追求的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材料三: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四:美国宪法修正案摘录
名称
内容摘录
通过时间
第一条修正案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1791年12月
第十五条修正案
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1870年2月
第十九条修正案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1920年8月
第二十六条修正案
年满18岁或18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1971年7月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前后雅典国家政权组织发生的最明显变化,简要分析其影响。
(2)材料二中反映了罗马法的哪些精神和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其标志是什么?这种政体有何特点?
(4)据材料四,概括美国民主的发展趋势,并加以说明。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是如何被迫满足外国贸易发展要求的。
材料: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说,条约“总是制定者从外国立场出发强迫签订的,因此,极端重视的首先是要求外部(国)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发挥(中国)内部的潜力”。
——据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等

2.单选题(共11题)

3.
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
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安定外来移民的需要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虽然法律专家们并不认为自然法无形中对罗马民法起了限制作用,但是他们确实把它看作人类立法应当顺从的楷模。这一基本原则是罗马的一个伟大贡献,至今仍在起作用。”这说明罗马法
A.许多原则和制度被近代采用
B.为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立法技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D.自然法观念对后世影响巨大
5.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
A.分权制衡
B.君主专制
C.议会权力至上
D.责任内阁制
6.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这表明
A.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
B.德国国家结构呈现联邦制特征
C.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
D.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受到遏制
7.
如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目的是
A.用法律手段确保共和制度
B.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C.进一步打击法国封建势力
D.完善三权分立体制
8.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上述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哪项主权(  )
A.司法主权B.关贸主权C.军事主权D.领土主权
9.
《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  )
A.注重广大民众利益B.符合太平天国实际
C.得到西方列强支持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10.
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这些规定
A.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B.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C.为列强在华建立租界提供依据
D.便利了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
11.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12.
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
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历史价值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相
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D.回忆录的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档案
13.
孟德斯鸠的思想成为大洋彼岸的美国的立国指南,他的思想之花在美洲大陆结出宪政的硕果。这里的“宪政的硕果”是指
A.成功实践了权力制衡的原则B.系统地提出了其分权制衡学说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D.美洲普遍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