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8202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47年12月***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三  1949年《组织法草案》,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种由中共领导的、以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遵循的一项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个制度规定了各级政府拥有的普选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将选举他们自己的代表官员,呈报上级机关批准。这个过程中的“选举”是民主的,而对上级机关服从是表明了“集中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说的“转折点的”的史实;说明“辛亥革命的事业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不懈奋斗的历程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为西欧的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 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
材料二 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了几个新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新的机会。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下图是1978—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1)依据材料一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贸易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是推动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32题)

3.
“罗马人从斯多葛派那里接受了自然概念,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适用于自己公民的法律,即所谓的‘公民法’,但也存在适用全人类的法律”。为此,罗马帝国制定了
A.《十二铜表法》
B.习惯法
C.《权利法案》
D.万民法
4.
“英国一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后来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这种制度是
A.两党制
B.责任内阁制
C.总统制共和制
D.联邦制
5.
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规定进口税。“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6.
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历经十四年浴血奋战,第一次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这场战争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七七事变
7.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各革命团体,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在权“作为入会誓词和革命宗旨,成立了
A.华兴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兴中会
8.
“共争青岛主权,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B.南昌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占农村总人口10%的地主、富农占据到60—7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60—70%的贫苦农民只占5%的土地。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土地改革
B.土地革命
C.大生产运动
D.武装斗争
10.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发出了新的、富有战斗意义的呐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出自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四月提纲》
11.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和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共同繁荣原则
C.人民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
12.
孔子主张“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新中国在外交方面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求同存异“方针
B.不结盟政策
C.“另起炉灶”政策
D.“一边倒”政策
13.
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进程加快……。“该计划“是
A.星球大战计划
B.马歇尔计划
C.怀特计划
D.舒曼计划
14.
曾经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了自己三十八年的神圣使命后,于1993年”光荣退休“。这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计划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D.粮票已被新货币取代
15.
历史学家张岂之《中国历史》描述:“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此历史现象发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6.
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
A.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B.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
D.妇女参政意识增强
17.
下图是美国1933—1939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18.
有学者评论苏俄某政策说:“粮食垄断、面包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该学者评论的是
A.农业集体化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
1965年戴高乐对美元超级霸权批评道:“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戴高乐批评额的“美元超级霸权”始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关税与贸易部协定》的签署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20.
1991年中国具正式加入的地跨三大洲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1.
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曲《我的一九七八》唱道:“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北京城开了一周的会议。”歌词中”一周的大会”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B.建立人民公社体制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开始实行三大改造
22.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描述人灌溉是
A.水排
B.曲辕犁
C.翻车
D.耧车
23.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材料突出反映清初实行
A.“工商食官”制度
B.“海禁”政策
C.专卖制度
D.“重农抑商”政策
24.
1872年,商人陈启沅筹集资金,从国外购进锅炉一座,招收男女工数十人,仿西人缫丝之法,在南海简村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该厂属于
A.洋务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外商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5.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
A.运输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金融业
26.
启蒙运动时期,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根源的思想家是
A.卢梭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康德
27.
明代《三国演义》、《水浒传》、《镜花缘》等许多作品,运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商人及众多市井不民的形象。这些作品的文学体裁是
A.楚辞
B.诗歌
C.小说
D.戏曲
28.
《书林清话》记载,宋朝初年,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宋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收藏大量书版,书坊遍布全国各地。与此密切相关的技术发明是
A.火药
B.印刷术
C.造纸术
D.指南针
29.
当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在微观世界里失灵时,20世纪初普朗克的发现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该发现是
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论
D.细胞学说
30.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将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新文学中有重要地位。”他“是
A.鲁迅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培
31.
许纪霖《中国现代化史》评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处于价值危机和现代化范式困惑中的‘五四‘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吸引力,是不难想象的。“因为十月革命给他们送来了
A.三民主义
B.自由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2.
洋务派在维护清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巩固封建统治,其思想可概括为
A.工商皆本
B.中体西用
C.扶清灭洋
D.经世致用
33.
“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该论断出自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思想
D.列宁主义
34.
1970年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给美苏等国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这项”重大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银河1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