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819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中国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由特别法庭审判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段、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属之。
(1)《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约法的具体内容,说明其进步意义。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上图所示内容出版于哪一历史文献?简要说明该文献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 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海南参加会议,共商国是。
(3)上文中“代表”参加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2.
外交,一个***,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
1954年5月10日
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
1972年3月6日
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加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
1979年1月1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形象”。
1986年1月6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1996年1月29日
封面人物巩俐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艺人。
2002年11月18日
封面刊登了姚明身穿NBA休斯顿火箭队战袍的照片,被称为“巨人先生”。
2003年以来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影视、音乐、体育等各界人物不胜枚举。
 
(2)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的角度 ”对材料进行解读。提示: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

(3)结合上面材料和图片,试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建树,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单选题(共35题)

3.
罗马法发展情况与下图阶段对应准确的是
A.①罗马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B.②出现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C.③《民法大全》编纂成功
D.④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4.
下图为某书目录局部,此部分涉及的内容是
A.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B.美国两党制形成和发展
C.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D.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
5.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今年已经在位63年,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女王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①同意议会通过的法律 ②任命首相和内阁大臣
③操纵议会和政府的选举   ④代表英联邦,成为精神领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
“弗莱彻诉佩克”案发生在1810年的美国,最终裁决为佐治亚州的法律损害了公民的财产权,违反了联邦宪法第一条第10款的规定,因而是无效的。依据所学判断,有权做出这一决定的机构是
A. 佐治亚州政府 B. 众议院
C. 最高法院 D. 参议院
7.
法国宪法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作用是
A. 阻塞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B. 开始确立法国共和政体
C. 肯定了君主立宪政体
D. 违背了民主共和原则
8.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9.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依据所学判断,“新”表现在
A.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B.革命领导力量;工人阶级
C.革命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
***的诗词《七律·长征》创作于1935年10月,其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歌颂的是
A.秋收起义
B.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C.二万五千里长征
D.挺进大别山
11.
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的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历1928年。这说明
A.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B.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C.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12.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以国民党军队为主题的□□□□,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太原、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其中□□处应填写
A.正面战场;淞沪
B.敌后战场;百团
C.中国远征军;滇缅
D.战略决战;淮海
13.
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
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四川保路运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4.
下图照片中的建筑是清代北京清漪园昙花阁(注:清漪园是颐和园的前身),由一位随军记者拍摄,是最早被摄入镜头放入北京景象之一,后该建筑被焚毁,请判断该照片拍摄时间最早应为
A.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
B.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
D.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5.
近代一场发生在中国与其邻国之间的战争,使中国从傲视“四夷”的天朝大国降为备受凌辱的半殖民地;而其邻国则迅速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变,从东亚的边缘一跃而成为东亚的新帝国中心。请判断下图军事路线图反映的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
①居住和租地    ②领事裁判权    ③关税自主权   ④最惠国待遇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8.
1848年初版的《共产党宣言》出版至今,用200多种文字,出版了数百种版本,其影响波及全世界,这在世界学术理论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是由于《共产党宣言》
①总结了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②预言无产阶级将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
③肯定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
④阐释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规律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巴黎公社取得的成功没有比预示的未来更重要;它作为象征比作为事件更有威力。”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巴黎公社
A.标志大规模工人运动的兴起
B.提出了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D.将由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20.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美国内战 B. 普法战争
C. 俄国二月革命 D. 彼得格勤起义
21.
有人认为:“战争,更正确地说,是临时政府没有能力结束战争,成了列宁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②“和平、土地和面包”是当时民众的迫切要求
③“七月事件”使临时政府丧失了人民的支持
④《和平法令》的颁布是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重要原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2.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下图是政协的会徽,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
②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
③四面红旗表示当时的四大阶级
④“1949”是政协召开的时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下图为签字场景)签订,一下摘录了协议中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三、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在中央人民政府同意领导之下,西藏人民有实行 的权利”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D.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4.
下图是1953年12月北京市西单区群众打腰鼓,扭秧歌,庆祝普选的情景。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是
A.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5.
香港、澳门问题源于晚清政府与英国、葡萄牙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这一实践成果能够体现出的政治理论是
A.人民主权
B.政治协商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
26.
下图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请你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选择最恰当的谈话语句
A.“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7.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A.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B.“九二共识”成功解决了台湾问题
C.香港澳门的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D.海峡两岸“三通”局面完全形成
28.
下图是一张纪念某次会议召开十周年的邮票,这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邮票中缺失部分应填写的会议名称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D.不结盟运动会议
29.
某高一同学学习中国现代“开创外交新局面”内同时,收集了两端史料:1972年“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两段史料分别出自
A.《中美联合公报》《中日建交公报》
B.《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
C.《中美联合公报》《日内瓦公约》
D.《中美联合公报》《九二共识》
30.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以下表述史实有误是
A.1954年,周恩来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
B.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D.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
31.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联合国大会
C. 万隆会议
D. 不结盟会议
32.
二战结束后,欧洲逐渐走向联合,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于1967年合并时,国际局势当中已经发生的有
A.美国已被迫于1973年从越南撤军
B.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70年发射成功
C.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20世纪50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兴起
33.
1947年,苏联先后同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签订了贸易协定,以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经济,加强彼此的经济关系。西方国家认为苏联如此行动是为了与美国的一项政策相对抗,美国的这项政策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
D.发动越南战争
34.
从下列图片中提炼一个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A.美苏冷战在欧洲加剧
B.亚洲局部热战大范围升温
C.世界多极趋势的出现
D.冷战热战交织
35.
下图为拆除柏林墙的场面。拆除柏林墙的背景是
A.东欧剧变开始
B.两德统一实现
C.苏联完全解体
D.南斯拉夫内战
36.
二战后美苏形成了冷战的格局,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提出
C.马歇尔计划推行
D.北约的建立
37.
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相关的因素包括
①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②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③美苏实力大大下降
④第三世界力量壮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