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制改革的和平进程。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
材料二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秉旦
(1)列举清时期一个典型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制改革的和平进程。
2.
社会的变迁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田地拒绝他们工作,他们就到工场去找工作大批出生于乡村的人们终于在伯明翰.利物浦等城市选定了住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一 田地拒绝他们工作,他们就到工场去找工作大批出生于乡村的人们终于在伯明翰.利物浦等城市选定了住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规模》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布局、性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开始向近代城市转化.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札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还有一些新型城市的兴起,同铁路的修建有着密切的关系.——摘编自王辉《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及其动因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3.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复兴之路》
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
2.单选题- (共15题)
4.
古罗马时期,参与宴饮的贵族各就其位,座次往往是按照地位高低进行排列的,提供的饮食也有区别,尊贵者“吃比目鱼”,地位低者面前“只有普通的淡水鱼”。这反映了
A.罗马法维护贵族的利益 |
B.古罗马公民权利并不平等 |
C.罗马共和制逐渐被破坏 |
D.中国文化逐渐传播至罗马 |
5.
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名具有丰富的处理军事事务经验的托尔为国防部长,民主党占据多数的参议院对此加以否决。虽经布什多方做工作终未挽回。参议院此举
A.捍卫了宪法赋予的职权 | B.加强了国会的立法权力 |
C.反映了政党间斗争激烈 | D.体现了权力中心在国会 |
6.
下表为北洋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
时间 | 外交活动 | 结果 |
1917年 | 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声明废除与德、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执行 |
1919年 | 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 | 失败 |
1921—1922年 | 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 | 达成部分目标 |
1924年 | 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内容 | 苏联未认真执行 |
1925年 | 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 | 失败 |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
A.开启了中国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 |
B.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 |
C.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 |
D.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
7.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
A.关于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
B.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 |
C.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
D.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 |
8.
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这段日记记载的史实是
A.1945年重庆谈判 |
B.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
C.1949年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9.
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至2017年7月,中国先后参加24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3.5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表明中国
A. 一贯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目标
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
A. 一贯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目标
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
10.
2017年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对一项旨在推翻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14个国家投赞成票,但是由于美国投票反对,草案未获通过。中国代表表示,安理会及国际社会应保持团结,维护中东地区和平。这说明
A.世界更多政治力量致力于推进多极化进程 |
B.欧盟成员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C.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单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D.冷战结束后区域性、小规模冲突持续不断 |
11.
下图为1974—1985年英国国家补贴煤矿、铁路和钢铁等国有企业的金额(单位:亿英镑)示意图,该图说明英国


A.实行企业国有化成效显著 |
B.国有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
C.国有企业效率日益低下 |
D.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健全 |
12.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交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
A.土地兼并加剧 |
B.大量自耕农出现 |
C.有效保护非耕地 |
D.田庄经济产生 |
13.
研究表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进入了一个高工资时代,如约克郡熟练工人平均日工资从1先令上升到2先令3便士;与此同时,英国主要粮食北其是大麦、小麦的价格显著下降。这一状况
A.得益于工业革命发展 |
B.降低了社会消费水平 |
C.提升了农业产收益 |
D.刺激了工业技术革新 |
14.
初生是指类似发明的现象,是第一次出现的新事物。衍生是指类化发明以后,继起者的模仿或修改。下列现象属于衍生的是
A. 中国的文官制度
B. 美国民主共和制
C. 英国君主立宪制
D. 日本的工厂制度
A. 中国的文官制度
B. 美国民主共和制
C. 英国君主立宪制
D. 日本的工厂制度
15.
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北京的士大夫纷纷反对,斥为崇洋。京城官员奉旨出京一般借助驰驿。19世纪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乘坐轮船、火车。这一变化:
A.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
B.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 |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 |
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 |
16.
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趋势 |
B.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 |
C.东部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 |
D.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
17.
下表为1912—1920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该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
A. 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
B. 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
C. 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 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
行业 | 项目 | 1912年 | 1920年 | 年平均增长率(%) |
棉纱 | 棉纱产量指数 | 100.0 | 422.4 | 17.4 |
面粉 | 面粉产量指数 | 100.0 | 516.9 | 22.8 |
卷烟 | 资本额 | 137.8 | 1680.4 | 36.7 |
A. 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
B. 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
C. 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 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