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威海卷)历史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8102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4/11/21

1.综合题(共4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列举两例中国人民在上述战争中反抗列强侵略的史实。
材料二

(2)图1、图2是哪一运动的产物?图l、图2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标各是什么?
材料三 

(3)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1 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关系?图2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该运动的结果如何?
2.
我国古代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和我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思想对以后哪个朝代最先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
材料二自14世纪上半叶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一个新的精神时代的到来。持续近300年的文艺复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将欧洲从中世纪(指封建社会)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世界通史教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新的精神时代”的思潮是什么?说出文艺复兴在“将欧洲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列举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各一位。(4分)
材料三陈独秀等知识精英,以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舞台,针对当时中国的现状,高举两面大旗,进行启蒙宣传,反对一切旧文化,由此掀起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之为的“新文化运动”。
——人教网·历史
(3)根据材料是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面大旗”是指什么?列举两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不包括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2分)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所起作用的认识。(1分)
3.
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的法律文献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法律文献?该文献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3分)
材料二(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美国的什么法律文献?材料中的“那时”是指哪—年的元旦?该文献是美国哪一位总统颁布的?(3分)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生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我国的什么法律文献?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3分)
4.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的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苏俄,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在探索建设之乎者也的道路中“思路比较好”?材料中的“苏联模式”是指什么?(2.5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受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个国家?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德国、日本为摆脱这次经济危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5.5分)
材料三

(3)某市博物馆打算举办“中国梦·改革历程回眸”图片展,图1和图2是其中将要展出的两幅图片。如果你是这次图片展的解说人,请你任选一幅图片,为它撰写一篇解说词。(3分)
要求:①用形象的语言概括说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题、来龙去脉和影响。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有感染力。
③字数在100字左右。

2.判断题(共1题)

5.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翦彩的英国女王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品是()

3.选择题(共9题)

6.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到的是( )
A.去勾栏欣赏各种表演B.除夕夜,挂年画,贴“桃符”
C.诵读苏轼、李清照的词作品D.去岭北行省旅行
7.
在学习“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这一主题时,某同学制作了下列学习卡片,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8.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吟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海峡两岸进行了积极探索。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中期,祖国大陆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B.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
C.1993年,汪辜会谈在上海举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D.1996年初,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9.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改革。两者的共同点是()
①都促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②都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
③改革的背景都是内忧外患
④都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快速发展
⑤都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10.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许多历史人物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人物与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
A.伯利克里——加快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B.恺撒——建立罗马共和国
C.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D.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1.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商人、旅行家和探险家。下列事情中,马可·波罗不可能经历的是()
A.参加希波战争B.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
C.在中国生活了17年D.曾在元朝朝廷中任职
12.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和君主制一起消亡的还有君主本人,四个月后,就在这个刚刚改名为革命广场的地方,这位君主身首异处。”“这位君主”是()
A.查理一世B.查理二世
C.路易十六D.罗伯斯庇尔
13.
提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科学家是()
A.伏尔泰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
14.
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演讲:“昨天,1941年12月7日——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侵略,美国人民将以自己正义的力量去赢得彻底的胜利。”材料中“昨天”发生的事件是指(  )
A.珍珠港事件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D.慕尼黑阴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