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材料
人物 | 主张 |
卢俊 | 我们总是在何为政府的最佳形式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从而忽视了每种政府形式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最佳政府,在另一些情况下是最糟糕的政府 |
约翰·密尔 | 代议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民族。 |
马克思 | 经济基础决定作为政治制度的上层建筑。 |
——摘编自杨光斌《论西方政制危机之政体条件原理》
依据材料信息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史实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材料一 奴隶贸易
时间 | 概况 |
1501年 | 第一批非洲奴隶由西班牙人运抵西印度群岛。 |
1562~1563年 | 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
1631年 | 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
1670~1776年 | 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
1807年 | 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
1833年 | 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
——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逐步获取奴隶贸易主导国地位的条件和废除奴隶贸易的主要原因。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小三角(国)贸易图示

注:19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白银流入英属印度年平均600万两左右。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三角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材料三 对于殖民主义历来存在尖锐的观点上的对立,有的西方文人歌颂它,说它是“到东方传播文明,开化野蛮人,为东方人民造福”。我国学术界出于政治上对侵略者的痛恨,在很长时期中,对它是以简单的否定代替科学分析。近年来有了变化。较多人认为它对东方具有“双重历史使命”。
——郑家馨《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研究》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16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殖民扩张主要手段的变化,概括西方近代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3.单选题- (共12题)
A.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 B.成为罗马公民法的起点 |
C.对后世法律影响深远 | D.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
A.美国正视世界多极化趋势 |
B.美中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 |
C.美国实力被苏联全面超越 |
D.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破裂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C.维新变法 | D.八国联军侵华 |

A.冷战的结束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 | B.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国际化加速 |
C.科技革命促进了全球贸易新发展 | D.发展中国家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
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
B.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 |
C.官府操纵商品价格 |
D.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监管 |
年 份 | 茶(担) | 丝(担) | 棉花(担) | 豆(吨) |
1871~1873 | 1022159 | 37529 | 8486 | 57560 |
1881~1883 | 1238145 | 39345 | 17473 | 84760 |
1891~1893 | 1055064 | 59945 | 290417 | 760522 |
上表反映出
A.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B.洋商垄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
C.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步发展 |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