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七年级岳麓版下册第14课同步检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803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5

1.综合题(共1题)

1.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完宋元文化后,对本节内容进行探究性整理,请一起参与完成。
步骤一 文化典籍
(1)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写出相应文化典籍的名称。

名称:图一:   图二:   图三:  
步骤二 作品欣赏
材料一 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
材料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材料三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2)写出材料一中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
(3)材料二中词句的作者分别是谁?请写出两人词风的特点。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示意图。

步骤三 感悟历史
(5)通过学习,请你谈谈宋元文化的历史地位。

2.选择题(共9题)

2.
汴河桥上人头攒动,京城上下熙熙攘攘;城市商业繁华喧嚣,市民文化高度发达。这是出自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  )
A.B.C.D.
3.
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画坛领袖,画作被誉为‘神品’,名作有《秋郊饮马图》。”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是(  )
A.张择端B.顾恺之
C.颜真卿D.赵孟頫
4.
从文学作品看,宋人恐怕是迄今为止最多情的。试读:“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时期,最耀目的文学体裁是(  )
A.赋B.诗C.词D.小说
5.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有两部史书堪称“史学双璧”,一部是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另一部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A.《史记》B.《资治通鉴》
C.《金刚经》D.《论语》
6.
“……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请你判断这部戏剧应该是 (  )
A.《资治通鉴》B.《念奴娇·赤壁怀古》
C.《窦娥冤》D.《早发白帝城》
7.
辛弃疾(如下图)是两宋时期“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下列各项中,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 (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8.
宋代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之高。下列哪一作品是苏轼的 (  )
A.《声声慢·寻寻觅觅》B.《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C.《念奴娇·赤壁怀古》D.《霓裳羽衣舞》
9.
***主席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编写《资治通鉴》的是()
A.司马迁B.司马光
C.贾思勰D.郦道元
10.
读《声声慢》,忍不住叹她前后反差强烈的人生际遇。《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是一种表达不出的痛,一呼一吸都会牵扯到的痛。文中的“她”是 (  )
A.武则天B.黄道婆C.李清照D.王安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