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发展?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依据材料一,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发展?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单选题- (共24题)
2.
公元前454年后的雅典是一个控制二三百个同盟城邦的海上霸国。雅典是统治者,一切盟邦是程度不等的被统治属国,雅典对盟邦是军事独裁、武力统治。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希腊帝国主义。此时的雅典
A.直接民主体制面临崩溃危险 |
B.已发展成疆域广阔的大帝国 |
C.小国寡民的体制基础已动摇 |
D.整个社会正被引向穷兵黩武 |
3.
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 )
A.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
C.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 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 |
4.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者首先应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
B.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
C.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
D.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 |
5.
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体变革在当时
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
B.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
C.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 |
D.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
6.
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A.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阶层的利益诉求 |
B.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 |
C.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 |
D.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
7.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反映了
A.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 |
B.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 |
D.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8.
18世纪80年代美国的麦迪逊说:“美国若是联合起来,只要少数军队,甚至不要一兵一卒,对于外国野心来说,要比美国分裂而拥有十几万准备作战的精兵更能显示出一种令人生畏的姿态。”这里麦迪逊的主张是
A.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
C.废除落后的君主立宪制 |
D.维护松散的邦联民主体制 |
9.
1931年后,国民党利用各种纪念日来建构和推广“孙中山崇拜”。1935年,孙中山诞辰六十九周年纪念大会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多种多样,政府和民间皆参与。国民党纪念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
A.缅怀孙中山过去建立的丰功伟绩 |
B.借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
C.树起孙中山大旗进行反帝反封建 |
D.塑造形象凝聚人心以抵御外敌入侵 |
10.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认为:“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
A.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 |
B.加速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 |
C.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 |
D.形成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
11.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甲午中日战争 |
12.
有一学者指出,“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中国政局这一系列巨变都与某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A.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D.甲午中日战争 |
13.
中国《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后,西方媒体蓄意将其描述为一部“授权发动战争”的法律。而台湾当局也正是看到了海外媒体的这一特征,竭力利用国际媒体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妄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这说明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应
A.加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 |
B.避免直接出现武力争端 |
C.揭露国际媒体的错误导向 |
D.构建舆论战传播体系 |
14.
“人们也许会预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其他非西方地区将仿照中国的做法,建立新的权力中心。无疑,现在已有了种种为了获得政治和经济的完全独立而试图统一各自的地区、并使之现代化的‘泛’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全球通史》)如果这些运动证明是成功的,那么
A.地区动荡和环境污染将更严重 |
B.亚太地区必将成为世界权力中心 |
C.新的全球多极化状态必将形成 |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终形成 |
15.
(题文)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感恩节作为美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是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二者共同反映出
A.各地的节日起源于民族文化 |
B.农耕经济决定社会生活 |
C.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世界 |
D.节日文化排斥祖先崇拜 |
16.
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这说明
A.江南市镇使“苏湖熟,天下足”出现 |
B.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 |
C.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 |
D.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 |
17.
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中提到:“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河南冶铁业发达 |
B.中原地区农业发达 |
C.政府重视手工业 |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18.
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
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
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
19.
下图为英国画家德·卢戴尔布格(1740~1812)的绘画《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该画描绘出当地的炼铁厂大熔炉飞溅的火花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周围的小镇和远处的群山,运输的马车整装待发。该绘画反映了


A.蒸汽机的推广使用 |
B.印象派的艺术风格 |
C.冶铁工业推动交通运输发展 |
D.化学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
20.
19世纪,英国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音乐会成为最流行的休闲方式之一,一些音乐厅老板扩大经营范围和场地规模,聘请专业的演出人员,面向广大平民进行收费演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理性休闲方式逐步兴起 |
B.大众艺术修养的普遍提高 |
C.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 |
D.休闲活动呈现商业化特征 |
22.
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而1801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这一情况说明
类别 | 未圈地地区 | 圈地地区 | ||||
小麦 | 大麦 | 燕麦 | 小麦 | 大麦 | 燕麦 | |
单位面积产量:蒲式耳/英亩 | 18.5 | 25.9 | 33.3 | 22.8 | 31.8 | 36.8 |
A.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 |
B.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 |
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 |
D.更多富余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 |
23.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24.
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
B.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 |
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 |
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 |
25.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 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 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 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A. 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 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 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