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一中2017-2018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774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七分之一,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
材料二 在希腊国土上,每一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
材料三 希腊半岛百分之八十是山地,适合农耕的土地很少,但三面环水,港湾众多,特别是通往西亚的航路上遍布岛屿,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
(2)希腊城邦的这些特点是如何推动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城邦之间的关系与中国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这对两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
2.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


(1)结合图一回答,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是如何发展成为燎原之势的?
(2)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地军民采取的作战方针是什么?
(3)图一、图二和图三之间有什么关系?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单选题(共21题)

3.
下图中的“?”应填
A.贵族、平民B.公民、自由民
C.平民、贵族D.罗马人、自由民
4.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崇政党轮替,视之为民主政治成熟发展的体现,能增加执政者的监督压力,防止执政党腐败及提高竞争力。”材料表明,英国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  )
A.议会制度出现
B.共和政体确立
C.政党政治兴起
D.内阁制度形成
5.
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为全世界生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国出现了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
C.责任制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
6.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强力敦促下,美国众议院2月28日以244票赞成、188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这意味着奥巴马在实施拯救美国经济的“新政”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统在财政上受到国会监督与制约
B.美国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C.总统提交的各种议案需经国会审议
D.美国国会拥有最高立法权和行政权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国民的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对皇帝的权位都充满憧憬,所以德皇威廉二世的言行举止都成为男士们争相仿效的榜样,有数百万的男士模仿皇帝蓄着胡子。这表明当时德国
A.政治影响国民日常生活
B.小农皇权思想严重
C.民间盛行军国主义思潮
D.专制政体有强大的社会基础
8.
1901年,法国等11国追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当时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是
A.总统
B.参议院
C.众议院
D.最高法院
9.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0.
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
11.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十块大型浮雕的第一块,纪念碑上雕刻的历史情景反映了中国人民()
A.敢于反抗外来侵略
B.用于维护领土完整
C.积极打击走私贩毒
D.努力维护清朝统治
12.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这一原则(    )
A.违背了农民阶级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
B.与“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制度相适应
C.要求所有产品均归圣库,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
D.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愿望
13.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A.改变了最终奋斗目标B.赞同国民党统治政策
C.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国D.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14.
巴黎公社诞生后,“马克思热情地向公社社员致意”,但公社很快以失败告终。巴黎公社的失败说明
A.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
C.由农民阶级领导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D.欧洲工人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
1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的回答是
A. 罗曼诺夫王朝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工兵代表苏维埃
D. 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16.
2011年4月,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等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7.
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实质上反映了亚非国家间( )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C.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D.对“共产主义”看法不同
18.
二战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 )
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一超多强”的格局
19.
人们称美苏冷战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②导致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
③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
④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 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 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 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 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21.
1988年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在这个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发生混乱……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对此理解准确的是日本
A.经济高速发展
B.继续追随美国
C.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试图称霸世界
22.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C.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
23.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利润增长多少,劳动者的收入和集中福利增加了多少。——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这里“主要的政治”是指()
A.加强党的领导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加强民主法制建设D.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