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代民主政治之顶峰。它关于国家大事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决策采取多数决定原则,崇尚法制的精神,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史实材料,也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最早的基础,虽然雅典的民主制度只是在很狭小的范围内实现的,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一种形式。
——李琼《浅析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人,其中雅典自由民16.8万,外邦人3.2万,奴隶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之外。
——哈蒙德《希腊史》
材料三 评价古希腊,不应看它哪些没做到,而应看它做了些什么。如果这条标准可以确立,那么古希腊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也就极其明显而突出了。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构成了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国家大事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有什么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概括,希腊留给人类哪些光辉遗产?
材料一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代民主政治之顶峰。它关于国家大事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决策采取多数决定原则,崇尚法制的精神,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史实材料,也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最早的基础,虽然雅典的民主制度只是在很狭小的范围内实现的,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一种形式。
——李琼《浅析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人,其中雅典自由民16.8万,外邦人3.2万,奴隶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之外。
——哈蒙德《希腊史》
材料三 评价古希腊,不应看它哪些没做到,而应看它做了些什么。如果这条标准可以确立,那么古希腊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也就极其明显而突出了。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构成了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国家大事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有什么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概括,希腊留给人类哪些光辉遗产?
2.
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家,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1)材料一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一正义要求?结合所学,指出该要求的结局及其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的主要外交思想。结合所学,本次会议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3)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 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
请回答:(1)材料一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一正义要求?结合所学,指出该要求的结局及其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的主要外交思想。结合所学,本次会议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3)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单选题- (共25题)
3.
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在葬礼上,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 |
B.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 |
C.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
D.军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
4.
古代希腊哲哲学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实际上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 |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
C.反对问政于民 |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
5.
《十二铜表法》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但如他人的果实落在自己的田中而被牲畜吃掉的,则不需负责。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
B.注重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
C.注重法理与情理相结合 |
D.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
6.
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这一理念,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
A.确立了两党对峙格局 |
B.规定了总统两届任期 |
C.加强了地方政府权力 |
D.贯彻了分权制衡原则 |
7.
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这说明当时英国
A.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 |
B.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 |
C.绅士申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 |
D.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
8.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
9.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不得不实行了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国家权力由中央到地方逐渐下移,清政府在这一时期对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格局进行了外交〔洋务)较大调整。这一调整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推行进程步履维艰 |
B.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威胁 |
C.搜刮民脂民膏以应对对外赔款 |
D.维新变法中部分措施的沿用 |
10.
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系列的巨大屈辱与挫折,使得“亡国灭种”成为当时的核心话题之一。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中,“国耻”和“亡国”话语是其中的主导性话语之一。据此可知
A.唯物主义史学家成为史学界主角 |
B.历史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
C.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D.历史教材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
1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某班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双百”方针正式提出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⑤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双百”方针正式提出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⑤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A.⑥③①②⑤④ |
B.③②⑥①④⑥ |
C.③⑥①②⑤④ |
D.⑥③②①④⑤ |
13.
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共同纲领》颁布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 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 |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A.A |
B.B |
C.C |
D.D |
14.
“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
B.马歇尔计划提出 |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16.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
A.经济体制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 |
B.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适应不同民族与国家 |
C.拉动内需是发展经济的唯一途径 |
D.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
17.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
19.
东汉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以田庄的方式实行综合经营,以宗族为生产组织形式,修建坞壁营堡,用部曲家兵护卫田庄。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田庄
A.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 |
B.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
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
D.是王国问题的延续 |
21.
据统计,中国茶叶的出口量,1843年约为1300万斤,1855年约为5800万斤,十二年间增加了3倍多。湖南、福建、浙江等地种茶业得到发展,还专门设立茶厂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的茶叶深受外国的欢迎 |
B.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 |
C.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
D.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
22.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
23.
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
②人人都有良知
③无私则无心
④道德自我完善
①重建儒学信仰
②人人都有良知
③无私则无心
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4.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这反映了先哲们( )
A.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 | B.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 |
C.反宗教的思想 | D.法制的思想 |
25.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
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
26.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
C.金田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 |
27.
大革命失败后,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
C.坚持民主集中制 |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