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近代中国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材料三19世纪中期的中国大事记

材料四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材料五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不公正”的含义。
(3)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内在联系。结合材料二图示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又带有新的时代特点”,请结合材四说明“带有新时代特点”指的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近代中国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材料三19世纪中期的中国大事记

材料四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材料五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不公正”的含义。
(3)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内在联系。结合材料二图示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又带有新的时代特点”,请结合材四说明“带有新时代特点”指的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2.单选题- (共26题)
2.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
C.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
3.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
A.判处奥赫死刑 | B.不予受理 |
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 D.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
4.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曾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等政体。这反映了法国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
B.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
C.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
5.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规定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 |
B.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
C.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 |
D.皇帝掌握国家实际大权 |
6.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1832年议会改革 |
B.第二次工业革命 |
C.君主立宪制 |
D.责任内阁制 |
7.
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下列有关责任制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相与内阁共进退 | B.内阁成员集体负责 |
C.内阁对议会负责 | D.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 |
9.
在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既要确保共和制,又要避免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走向帝制,为此而采取的组建国家权力机构最重要的原则是
A.人民主权原则 |
B.代议制原则 |
C.分权与制衡原则 |
D.法制原则 |
10.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像潮水一般涌进来的西方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得不到广泛的销路,英国下院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报告承认:近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没有开放通商口岸 |
B.中国关税税率偏高 |
C.英国商品质量不佳 |
D.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
13.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农民不是一个先进的阶级,因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天京变乱 |
B.推行《资政新篇》 |
C.盲目排外 |
D.反击英法列强干涉 |
14.
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A.兴起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
C.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 |
D.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
15.
以下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表述正确的是
A.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
B.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扩张,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
C.中国在洋务运动后积极扩军备战,主动挑起甲午战争 |
D.受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
16.
莫言在《檀香刑》中描写义和团抗击德国侵略者时说,义和团成员每人都化身为“岳飞”“关羽”“孙悟空”之类的名将天神,并用人粪尿攻击“害怕污秽”的敌人,结果遭到惨败。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具有封建落后、愚昧迷信的特点 |
B.反映了中外民族矛盾的尖锐性 |
C.盲目排斥近代文明,维护农业文明 |
D.最初认为清政府是农民的主要敌人 |
17.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阶级矛盾激化 |
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
C.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
D.民族矛盾缓和 |
20.
***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共产党要走
A.城市中心道路 |
B.国共合作道路 |
C.统一战线道路 |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
21.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中共二大,确定民主革命纲领 |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 |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D.召开七大,确立***思想的指导地位 |
22.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说法错误的是()
A.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
B.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的“卢构桥事变” |
C.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的全民族抗战 |
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一直奉行“不抵抗政策” |
23.
解放战争时期,某报刊发表了一篇与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况相关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D.“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24.
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该政府是指
A.沙皇专制政府 |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C.工兵代表苏维埃 |
D.人民委员会 |
25.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下列关于十月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B.《四月提纲》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
C.革命首先在首都莫斯科爆发 |
D.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
26.
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
B.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 |
D.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
27.
1848年,世界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A. 《人权宣言》的颁布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A. 《人权宣言》的颁布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3.选择题- (共2题)
28.
20世纪40年代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C.“双十协定”的签订 |
D.《国共合作宣言》的签署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