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七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731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筒的《九章律》,《九章律》和其它一系列法律,统称“汉律”。汉律的形式,主要有律、令、科、比四种。律为律条,令为诏令,科为法律适用,比为案例类推。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成为其法理的基础。近代严复曾说:“三代以还,汉律最具。吾国之有汉律,犹欧洲之有罗马律也。”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统治者对法律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律和罗马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在近代时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得寸进尺……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形成,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9月,德、意、日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使法西斯侵略阵营与反法西斯阵营更加明朗化。战争也出现了新的情况,美国的处境到了危险的边缘。于是美国转向制日援华的轨道上来,国民政府争取美国建立庞大的援华体系。1940年11月,罗斯福三度连任美国总统后,即宣布对华提供1亿美元的货款。1941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
——摘编自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
材料二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日同盟对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冷战”期间,美日同盟是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美国确立了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完全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对日本实行一系列民主改造计划……鉴于“冷战”的国际形势,日本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把国家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接受了“美主日从”的美日同盟,确立了“以美日关系为基石”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日本首相中曾根1983年初访美时对里根总统说,“美日两国是命运的共同体”“日本列岛可以起到不沉的航空母舰的作用,积权支持和配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政策。”在“冷战”的背景下,日美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需求,结成军事同盟关系。日本在美国的核保护下,为自身的生存和安全赢得了发展空间,客观上促进了美日同盟关系得到实质性发展。
——摘编自龙本宁《二战后的美日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就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网络运动过程,另一学者费正清也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模式是一个西方冲击、东方反应的互动变化过程,没有西方扩张这一“外生变量”,古老的中国将一直维持传统的状态。

请解读上述材料及图示中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单选题(共18题)

4.
法国学者费奈隆在评价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雅典全体民众对国家大事享有决策权
B.演说辩论是雅典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C.缺乏法制规范的民主容易被误导煽动
D.智者学派引导雅典城邦民主繁荣发展
5.
古罗马的立法官赋予父亲对儿子的绝对权力……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让他在农场做工,甚至有权处死儿子。十二铜表法中,有如此鲜明的暴力成分,合理的逻辑是
A.罗马扩张伴随残酷战争
B.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C.基督教兴起借武力传教
D.法律维护贵族等级制度
6.
战国李悝《法经》是战国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订法律的蓝本。有《盗》《贼》《网》《捕》《杂律》《具律》六篇。而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若将这两者比较。罗马法
A. 能更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统治    B. 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司法公正
C. 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D. 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
7.
受“脱欧公投”的影响,英国首相卡梅伦于2016年7月13日前往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为了研究英国的首相制度,南京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出示了与之相关的图示。该图反映出近代英国
A.内阁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
B.国家机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C.英王受到内阁及首相的监督
D.责任内阁制日益发展和完善
8.
1942年10月,美英两国政府公开声明,将与中国政府谈判,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订立平等条约。1943年5月,中国与美、英正式交换批准文本,新约开始生效。其主要内容有美、英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废除《辛丑条约》等。中国外交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努力的结果
B.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提高
C.日本侵略使美英特权形同虚设
D.美英通过外交行为打击汪伪政权
9.
关于租界的管理,在征求各国公使的意见时,美国公使蒲安臣表示:“对通商口岸(上海)的保护以条约利益为限,对外人管辖的中国海关的管理以行政利益为限……在条约规定范围内占用租界以不干涉中国政府对内管理,保证中国领土完整为限”对于租界,美国公使主张
A.将上海发展为近代大都市
B.列强在租界拥有司法主权
C.确保各国利益在租界最优
D.土地主权仍然为中国所有
10.
1853年5月,马克思撰文指出:“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马克思在材料中主要说明
A.中国革命将加剧欧洲工商业危机
B.太平天国运动将阻断中外贸易
C.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将落空
D.中国发动自卫战争以抵抗列强
11.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曾致电中共中央:“我们认为,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是不对的。这个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在现阶段,一切都应服从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共产国际的指示
A.未认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有利于促进中共中央的政策调整
D.认识到日本全面侵华的严重后果
12.
1938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这反映出国民政府
A.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
B.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
C.坚持持久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D.企图圧缩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
13.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沙俄政府内务大臣玛克拉科夫就预言:“可能在新的战争结束之后俄国骚乱重起。”这主要是因为
A. 垄断资产阶级掌控国家政权
B. 自由主义思想在俄国影响深远
C. 战争会加剧俄经济和政治矛盾
D. 军事失败必然引发俄统治危机
14.
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国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不能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材料说明
A.美国极力支持台湾独立
B.“文革”错误影响到中国外交
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
D.美国坚持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15.
1956年,我国先后与叙利亚、也门、埃及建立外交关系;1957年,我国与斯里兰卡建立外交关系;1958年,我国先后与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外交事件的主要背景是
A.中国外交原则得到亚非认可
B.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C.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D.朝鲜战争美国被中朝击败
16.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英发表了《上海公报》.正如尼克松在回国前夕的宴会上所说,他在中国访问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一星期。”这里的“改变世界”是指
A.建立起中美苏战略关系
B.中美双方联合抵抗苏联
C.美国全面转入战略进攻
D.中美建立大国外交关系
17.
2016年6月,中国外长王毅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谈及近期南海问题时指出,二战期间,日本侵占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等国际条约依法、公开地收复了南沙群岛,“中国和美国当时是盟友,中国军队当时是坐着美国的军舰收复南沙群岛的,这一点美国朋友应该非常清楚。”王毅谈话的主要意图是
A.中美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和平
B.批评美日非法干涉南海问题
C.再次结成中美同盟反击日本
D.论证中国南海主权的合法性
18.
冷战时期,为遏制社会主义、美国在全球范围曾经直接策划反苏反共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同时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公开指责苏联和东欧,说这些国家专门设立办事处机构,为恐怖分子提供便利条件,并帮助训练恐怖分子。材料意在说明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是
A.宗教冲突
B.民族主义
C.美苏冷战
D.经济秩序
19.
1953年中国在抗美援朝中取得了巨大胜利,打击了美国的战争政策;又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挫败了美国的图谋,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其国际关系的重大意义在于
A.有利于与周边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巩固了中国与朝鲜和东盟的传统友好关系
C.有效避免了在中国周边出现敌对政权的危险
D.为国内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20.
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他认为当时并存的三个圆环将西方串联起来:第一环是英联邦;第二环是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英国是唯一一个在每一环中都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这体现了英国
A.迈出了西欧联合的关键一步
B.对美国有利用与轻视的心态
C.强调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
D.力图保持自己昔日大国地位
21.
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共识
B.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局面
C.为亚非国家后来合作奠定基础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