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冰川县民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728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5/4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材料三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关于“对政府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的?
(2)材料二中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参照图一示例,给图二、图三配写解说词。
示例图一: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团结了社会各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
2.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图二条约的签订割让了中国那些领土?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
(3)图三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
3.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二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奏折曝光后日本对“满蒙”“支那”和“世界”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征服”行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八年抗战国共两党“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或伟大意义。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下面是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
(2)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国际格局?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图一向图二发展趋势转变的要因素有哪些?

2.单选题(共23题)

5.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D.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6.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 保护弱者 B. 人人平等 C. 公正合理 D. 注重证据
7.
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针对双方矛盾,美国1787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
A.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产生办法不同B.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C.建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权
8.
《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国王的征税为非法;议员有在议会演说、辩论或议事之自由。其体现的宪政原则是
A. 王在议会
B. 议会至上
C. 少数服从多数
D. 政教分离
9.
奥巴马于2012年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在任职期间的权力与义务不包括( )
A.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立法有否决权
B.最高行政权并统率三军
C.对国会负责,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D.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
10.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性表述正确的是
A. 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是太平天国纲领
B. 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中国近代化
C. 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但均未获得成功
D. 都追求绝对平均主义,建立了民主政治
11.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北伐失利
B.安庆保卫战失利
C.天京变乱
D.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12.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13.
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权。下图所示城市状况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

A.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B.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D. 日本侵华与“二十一条”
14.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15.
“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我们的队伍”出发的主要原因是
A.进行决战挺进大西南B.反围剿失败被迫转移
C.北上配合晋绥军抗日D.战后赴重庆和平谈判
16.
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待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西安事变B.北平谈判
C.政协会议D.重庆谈判
17.
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C.是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D.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18.
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的选择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19.
邓小平在《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文中讲到:“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它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受,因为对他们也有好处!”邓小平所指方针政策的目的在于
A.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
B.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C.换取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妥协
D.争取香港同胞的广泛支持
20.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③以联合国的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2.
德国教授施奈德说苏联解体是由于美国“插手”;美国前国务卿贝克认为苏联演变是“遏制起了作用”;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则明确说,苏联发生的事情是“我们的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这些材料旨在说明苏联解体    (  )
A.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B.是美国直接进行干预的结果
C.其根源是与美国的争霸
D.是美国对苏联进行封锁包围的结果
23.
读下面二幅20世纪50年代有关美日关系的漫画,分析美国这种做法的最主要目的是(    )
 
A.为了推行全球扩张
B.为了彻底消除日本法西斯势力
C.为了日本经济复苏
D.为了将日本变成其势力范围
24.
下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
A.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
B.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
C.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
D.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
25.
下图是一张抓拍到的1961年某日在铁丝网网成的柏林墙即将封闭的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一方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
A.美苏冷战
B.欧共体成立
C.马歇尔计划推行
D.苏联解体
26.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7.
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逐成有系统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以上材料说明了:
A.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
C.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
D.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

3.选择题(共6题)

28.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于点E.若BF=6,AB=5,则AE的长为(   )

29.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于点E.若BF=6,AB=5,则AE的长为(   )

30.

若数a1,a2,a3,a4,a5的标准差为2,则数3a1﹣2,3a2﹣2,3a3﹣2,3a4﹣2,3a5﹣2的方差为{#blank#}1{#/blank#} 

31.看表格回答问题胜利小学(上午)休息时间表

上     午

8:00﹣﹣8:20    早自习

8:30﹣﹣9:10    第一节课

9:20﹣﹣10:00    第二节课

10:00﹣﹣10:20    课间操

10:30﹣﹣11:10    第三节课

11:20﹣﹣12:00    第四节课

32.

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33.

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