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迅速采取了积极援华抗日的政策。1942年2月上旬,它决定向中国国民党政府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6月初,它又与国民党政府签署《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该文件规定,美国将依据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8.457亿美元的物资。中美还在军事方面实施了合作。由中国军队组成的援缅远征军,在美国史迪威将军的率领下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二战后最终选择的对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行的国际背景。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美两国的政治影响。
材料一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迅速采取了积极援华抗日的政策。1942年2月上旬,它决定向中国国民党政府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6月初,它又与国民党政府签署《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该文件规定,美国将依据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8.457亿美元的物资。中美还在军事方面实施了合作。由中国军队组成的援缅远征军,在美国史迪威将军的率领下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北京大学出版社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将共产党人以一种类似西欧共产党所占的位置,纳入一个宪政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内。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停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1972年,尼克松访华,2月28日,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主要内容是:双方同意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关于台湾问题,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双方还认为发展两国间的贸易和进行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是互相有利的,并同意为此提供便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政策实施的意义。(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二战后最终选择的对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行的国际背景。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美两国的政治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有不少模式。其中把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归结为“推一拉”的简单力学公式模型说明了发达国家早期的情况。这种理论认为:促成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力量,一是农村状况的恶化产生的推力,二是城市有利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获利机会把农民拉到城里。
材料关于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有不少模式。其中把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归结为“推一拉”的简单力学公式模型说明了发达国家早期的情况。这种理论认为:促成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力量,一是农村状况的恶化产生的推力,二是城市有利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获利机会把农民拉到城里。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选定一个史实和“推一拉”理论中的一个角度,对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进行探讨(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史实与角度,探讨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3.单选题- (共23题)
3.
“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一措施
A. 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
B. 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C. 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D.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
A. 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
B. 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C. 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D.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
4.
“罗马法的最后发展阶段出现在与其土生土长之地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立法活动在那里紧张地进行着,整个古老的生机和威力—直保持着其全部光彩。”文中的罗马法是
A.《十二铜表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5.
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国家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首相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
B.君主立宪制不适应战争环境 |
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
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
6.
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A.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
B.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
C.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
D.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
7.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思想文化开始向中国渗透 |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C.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D.洋务运动由此产生 |
8.
1927年,天津《大公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党军去秋突出武汉,今春进陷苏浙,世人惊为意外,渐认为南北势力将有不可测之变化。”这说明
A.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
B.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兴起 |
C.北伐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
D.国共合作取得巨大成功 |
9.
“烟雨潇潇,长征路上寒凄切,赴湘西险阻难越,危急关头避堵截,好决策,破顽敌大转折,振兴民族艰苦卓绝,何俱西风凛冽。”这是一首写于2011年纪念近代中国某一事件的诗。该事件是指
A.***率领工农革命军到井冈山 |
B.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
C.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D.西柏坡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10.
1936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土地财产全部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耕种份地及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生活情况很坏的小地主的土地不没收”。其旨在
A. 维护土地革命成果
B. 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
C.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 维护土地革命成果
B. 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
C.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1.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于2017年3月26日揭晓,现年59岁的香港人林郑月娥获得777张有效选票,高票当选香港第五任特首,并于4月11日接受了国务院颁发的任命状。林郑月娥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上任,她表示将努力开创香港发展新局面。这主要体现了香港
A. 享有与大陆完全对等的国家主权
B. 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C. 享有高度自治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D. 在“一国两制”下享有高度自治权
A. 享有与大陆完全对等的国家主权
B. 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C. 享有高度自治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D. 在“一国两制”下享有高度自治权
12.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后一个则是指
A. 北平和平解放 B. 1949年北京政协会议
C. 开国大典 D. 全国一届人大
A. 北平和平解放 B. 1949年北京政协会议
C. 开国大典 D. 全国一届人大
13.
周恩来曾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中国提出这一“原则”是因为
A. 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始
B. 朝鲜停战,冷战对抗结束
C. 中国需要发挥世界大国的作用
D.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需要
A. 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始
B. 朝鲜停战,冷战对抗结束
C. 中国需要发挥世界大国的作用
D.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需要
14.
新华社曾发表评论说: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
A. 改变了某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 B. 增强了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力量
C. 得益于亚非独立国家的大力推动 D. 使联合国成为了伸张正义的舞台
A. 改变了某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 B. 增强了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力量
C. 得益于亚非独立国家的大力推动 D. 使联合国成为了伸张正义的舞台
15.
明朝许孚远在《疏通海禁疏》中指出:“守汛兵众数千,年费粮赏五万八千有奇,内二万则取足于商税,若奉禁无征,军需缺乏,势必重敛于民,民穷财尽,势难取给。”这表明
A.国家征收商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
C.明朝军费开支巨大造成财政入不敷出 |
D.明朝商税收入成为地方财政主要来源 |
1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
B.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 |
C.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
D.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 |
17.
1950年,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全国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从2017年1月1日起,食盐价格全面放开。这一历程本质上反映了
A.经济体制的变革 | B.所有制度的变革 |
C.分配制度的变革 | D.盐业自主权扩大 |
18.
“在18世纪的英国,它使整个阶级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东西。社会模仿效应使本来只买‘体面用品’的人开始购买‘奢侈用品’,只买‘必需用品’的人开始买‘体面用品’……”这种现象表明
A.消费观念的变化 |
B.工业革命的发展 |
C.浪漫主义的流行 |
D.自由主义的传播 |
20.
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 )
A.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
B.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 |
C.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 |
D.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的界限 |
21.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实行对手工业者的集中管理 B. 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最高
C. 职业教育以师徒传承为主流 D. 官营手工业生产带有季节性
A. 实行对手工业者的集中管理 B. 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最高
C. 职业教育以师徒传承为主流 D. 官营手工业生产带有季节性
22.
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
A.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 |
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之间的相互了解 |
C.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 |
D.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 |
23.
从1878年起,德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以纠正。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意志帝国开始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统一”和“平等”的社会保险。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A. 经济发展注重改善民生
B. 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性改善
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
D. 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公平平等
A. 经济发展注重改善民生
B. 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性改善
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
D. 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公平平等
24.
杨德才在《中国经济史新论》中指出,1920年同1913年比较,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152%和51.3%。促使这种增长的国内因素是
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 |
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 |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