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717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8/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实为其社会所孕育着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式完整基因在内的有机胚胎,主要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或者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建立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内在素质和传统文化诸关系,逐步培育出这一有着细胞系统构造的胚芽,且在有关历史条件下茁壮成长。而中国古代乃至明清时期的城镇基本不存在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基因,那种主要将当时的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力的数量和规模状况作为萌芽单一标志的认定方法,其萌芽认定概念本身就是极为片面的。
杨师群《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实属伪问题》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中以江南丝织业和棉纺织业最为明显。“……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推动作用。
(2)分别概括材料一、二对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看法,并指出二者观点的主要分歧。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
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卢梭:“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问题: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分析②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异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2.单选题(共27题)

3.
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的评价雅典民主:“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这体现雅典
A.民主决策的非理性
B.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C.民主原则的不统一
D.民主监督的不健全
4.
公元前490年,希波战争马拉松决战前夕,雅典军政长官卡利马什召开军事委员会会议,要求委员会的十位将军投票决定是否立刻同波斯人决战。投票结果是五票赞成,五票反对,这时卡利马什一票将决定雅典未来的命运。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B.战争与城邦政治紧密相连
C.轮流执政暴露弊端
D.面对强敌民主制不堪一击
5.
有古罗马法学家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该法学家的观点
A.强调法律至上,肯定天斌人权
B.追求公平正义,保障了奴隶利益
C.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罗马统治
D.蕴含人文精神,为后世提供借鉴
6.
西塞罗(公元前106年一前43年)认为,“不是在罗马有一种规则,在雅典有另一种规则……今天一种规则,明天另一种规则,而是有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因为这个法律有“一个人类共同的主人和统治者,即上帝,他是这个法律的创制者”。材料说明罗马法
A.吸收了基督教理论B.适用于罗马帝国所有地区
C.具有普世性的原则D.成为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
7.
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纪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纪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 中国的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
C. 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
8.
莱布尼茨说:“中国人缺乏心智的伟大之光,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种数学。”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①缺乏数理逻辑推理
②不注重科学分析
③不重实用
④注重经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1080年,宋朝政府正式修订颁布《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它的颁布
A.说明当时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
B.反映了国家开始管理海外贸易
C.保证了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
D.促进了广州海内外贸易繁荣
10.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清除侨寇残余势力
B.开放海禁政策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采取富民政策
11.
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
B.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12.
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
A.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
B.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
C.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D.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
13.
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A. 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
B. 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C. 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
D. 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14.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是英国一个时期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导致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原因有
年份(年)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①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圈地运动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
③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④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1451~1474年)在遗嘱里写道:“我们的目标是使印第安土著皈依我们神圣的宗教,派传教士、神甫和有知识的人去教导他们,培养他们好的品德。”由此可见,西班牙殖民扩张
A.源于传播神圣的宗教
B.以宗教作侵略的敲门砖
C.不排除精神动力因素
D.培养了虔诚的新教信徒
16.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1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树立起她的雕像。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A.卢梭:人生而自由,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B.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D.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17.
苏格拉底说:“雅典民主政体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据此苏格拉底认为
A.雅典民主政体的缺陷是过于强调平等
B.财富成为控制国家管理权的主要手段
C.民主政体最好统治方式是实行僭主制
D.雅典公民应该学习专业知识治理国家
18.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19.
“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它方面相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与之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言论,与该言论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未经谨慎权衡的生活就不值得去过”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
D.“谁来监督这些监护人”
20.
下图为17世纪宗教改革形势图,据图可以得出:

17世纪宗教改革形势图
①宗教改革砸烂了中世纪以来天主教在西欧的一统江山
②宗教改革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
③宗教改革推动了西欧各国的联合
④宗教改革促进了世俗民族国家的兴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1.
他是十八世纪自由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倡导者,被誉为“思想之王”,在当时众多的思想家中,他是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著有重要的历史著作,他说:“我写历史更多地是写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不是一个伟大的国王。”这位思想家主张
A.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B.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C.人类平等,发展人的个性
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2.
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中心南移
B.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
C.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
D.宋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
23.
“扬州八怪”是一群聚集在扬州的画家共同形成的一个画派,也称“扬州画派”。清朝中期,扬州富裕的盐商喜欢用活泼的、有生命力的绘画来装饰家园,扬州画派就是中国富有的商贾支持绘画的重要见证。扬州的画家们继承了明朝城市市民绘画的传统,把书法、诗歌、绘画与篆刻融合起来,趣味表现更加自由,颜色更加鲜明,有活泼积极的入世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扬州八怪”的出现
A.标志着绘画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B.完全摆脱了文人画的影响
C.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后的市民文化需求
D.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弱化
24.
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认为
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
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
25.
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l%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除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①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26.
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非仅画之范图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
A.《洛神赋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
27.
)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这反映出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28.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29.
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民间吉凶(礼仪),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