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期期末练习试题1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716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0

1.单选题(共18题)

1.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
A.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
B.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
C.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2.
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论述道:“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的保护之外……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这一论述
A.指出了习惯法的弊端和缺陷
B.说明了成文法诞生的必要性
C.揭示了万民法产生的必然性
D.表明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
3.
“它引发了英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金融家与产业家开始进入贵族行列。”英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原则也变成“符合国家而不是国王个人的利益”。材料中的它是指
A.斯图亚特王朝建立B.1832年议会改革C.内阁制的建立D.光荣革命
4.
1761年至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国王权力不受限制
B.议会权力遭到了削弱
C.内阁首相没有实权
D.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5.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表明
A.各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国情B.联邦宪法如艺术品不实用
C.美国民主制度有很强的普遍性D.联邦宪法有明显的局限性
6.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曲折性B.法制化C.反封建性D.普选制
7.
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1900年为44.6%,到1914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5%,这反映出近代德国
A.专制统治强化
B.政治民主化滞后
C.军国主义盛行
D.没有代议制特征
8.
1840年12月11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禀”文体。这表明
A.中国主权的丧失
B.天朝体制逐步崩溃
C.中西方地位平等
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
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条约的网络编成了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条约制度的起点是在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80年代D.20世纪初
10.
20世纪30年代,有西方人这样说:“很多人不理解上海何以会这样迅速的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因为从环境来看,上海并非理想之地,这里地价贵、房租高、工资昂、水源不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这说明
A.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取决于安定的环境
B.社会动荡是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根本原因
C.近代上海因生活成本高并非理想的居住地
D.近代上海的发展受到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由此可见,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B.保证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的权利
C.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
D.保护在议定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
12.
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中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13.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这场运动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14.
河北保定有一处古莲花池。有一次,慈禧太后出行返回北京时要住在保定莲池行宫。为迎接太后入住,许多工匠开始整修园子,有一位老工匠在莲池水中亭的顶部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这件事应该发生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5.
(题文)历史学家费正清说:“日本这时已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民族主义使它的政府和人民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起来对付中国;而中国的政府和人民基本上是各行其是……中国人民几乎没有受到冲突的影响,政府几乎全部凭借北洋水师。”作者认为中国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国人民族观念淡薄B.武器装备陈旧落后
C.政府军事策略失当D.北洋官兵妥协退让
16.
1949年.《人民日报》相继刊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等报道。据此可知此时
A.中共已转入战略反攻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D.北平和平谈判已经开始
17.
北洋水师的英国教官琅威理“终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逸”,水师中有“不怕丁军门(提督丁汝昌),就怕琅副将”的说法,官兵处处与这位严苛的教官作对,琅威理被迫辞职回国。此后,北洋水师“晚间住岸者,一船其半”。由此可见
A.北洋官兵自觉维护主权
B.英国侵略势力受到一定遏制
C.北洋水师已经实现西化
D.社会环境制约近代海军发展
18.
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
A.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B.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C.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