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崭新的开始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1)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相同与不同。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认为“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例举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三项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问题:(1)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相同与不同。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认为“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例举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三项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材料一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
《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和《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草案》则是用行政立法的形式对此前精兵简政的积极成果予以巩固,并进而推动精兵简政工作的深入开展。”……经过努力,“精简”工作成效显著,对此民主人士李鼎铭在《边区政府简政总结》中对作了高度的评价。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根据地精兵简政成效显著的原因。
项目 | 内容 |
精兵方面 | 缩编主力部队及其指挥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地方武装和发展民兵,加强集训。 |
简政方面 | 整顿各根据地各级组织,紧缩机构和人员编制,加强基层。 |
具体标准 | 各根据地脱离生产的人员,只能占总人口的3%,其中军队系统人员占2%,党政民系统人员占1%. |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1941年底到1943年,《解放日报》为促进精兵简政政策的正确执行,先后发表社论、专论20余篇,经验介绍及情况报道100余篇,作为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人,***甚至还亲自着笔为《解放日报》撰写了题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的社论,并在撰述《抗战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等著名篇章中多次阐述了精兵简政的重要性。《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和《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草案》则是用行政立法的形式对此前精兵简政的积极成果予以巩固,并进而推动精兵简政工作的深入开展。”……经过努力,“精简”工作成效显著,对此民主人士李鼎铭在《边区政府简政总结》中对作了高度的评价。
——摘编自《困局与应对: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的历史意义。(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根据地精兵简政成效显著的原因。
3.
材料一:美国对德国的统一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但支持德国的统一是有条件的。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不应以中立换取统一”。英国对德国的统一开始持消极的态度……法国对德国统一的心情是矛盾和疑虑的,在开始时也是持不积极支持的态度。
材料二:两德合并大大增加了新德国综合实力。在德国统一之前,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是西欧、东欧集团(前苏联除外)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两德统一之初,新德国在经济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无法相比的,成为欧洲经济上的“超级大国”。两德统一,又为德国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机遇,扩大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在德国的主动努力下,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关于建立欧洲政治联盟和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吴友法《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与英法对德国统一问题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德国再次统一的影响。
材料二:两德合并大大增加了新德国综合实力。在德国统一之前,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是西欧、东欧集团(前苏联除外)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两德统一之初,新德国在经济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无法相比的,成为欧洲经济上的“超级大国”。两德统一,又为德国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机遇,扩大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在德国的主动努力下,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关于建立欧洲政治联盟和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吴友法《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与英法对德国统一问题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德国再次统一的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章炳麟(号太炎)看来,“儒家之病,在以富贵利禄为心”,其中庸之道,“多在可否之间”,是封建统治者的“南面之术,愚民之术”。保皇派以儒家所倡的道德相标榜,实际上却是一群“志在于禄”、“污邪诈伪”的伪君子。他提出“无道德者不能革命”的论断,强调“革命者”应当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性,养成知耻、重厚、耿介和必信的优良品质,能够对革命事业“确固坚厉,重然诺,轻生死”,即使是“私德”、“小德”也不能忽视,这样才能“任天下之重”。
材料二(章炳麟)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洋洋数万言,严夷夏之防,大复仇之义,截断众流,振响人心,予孙中山当时所领导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一大声援。同盟合流而声势益为浩大,辛亥之成功,章氏之力为不少也。然章氏志在排满,仅言光复……后在日本作代议然否论,以代议制为封建之遗物,非中国所宜。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章炳麟的民族主义思想。
材料一在章炳麟(号太炎)看来,“儒家之病,在以富贵利禄为心”,其中庸之道,“多在可否之间”,是封建统治者的“南面之术,愚民之术”。保皇派以儒家所倡的道德相标榜,实际上却是一群“志在于禄”、“污邪诈伪”的伪君子。他提出“无道德者不能革命”的论断,强调“革命者”应当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性,养成知耻、重厚、耿介和必信的优良品质,能够对革命事业“确固坚厉,重然诺,轻生死”,即使是“私德”、“小德”也不能忽视,这样才能“任天下之重”。
材料二(章炳麟)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洋洋数万言,严夷夏之防,大复仇之义,截断众流,振响人心,予孙中山当时所领导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一大声援。同盟合流而声势益为浩大,辛亥之成功,章氏之力为不少也。然章氏志在排满,仅言光复……后在日本作代议然否论,以代议制为封建之遗物,非中国所宜。
——苏渊雷《章太炎与孙中山早岁论政之异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章炳麟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章炳麟的民族主义思想。
2.单选题- (共20题)
5.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历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A.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 B.陪审法庭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 |
C.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 D.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
6.
俾斯麦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而到1890年皇帝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中权倾一时的职务,这被说成是“丢弃德意志帝国的领航员”。这表明在当时的德国
A.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
B.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
C.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 |
D.宰相形同虚设 |
7.
1861年前,清政府处理涉外事务的机构主要是理藩院和礼部,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处理外交事宜。该变化说明清政府
A.清政府彻底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 B.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政治工具 |
C.传统中央官僚机构实现了近代化 | D.近代民族国家观念逐步萌生 |
8.
有学者认为: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应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辛亥革命
D. 抗日战争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辛亥革命
D. 抗日战争
9.
1939年1月,国民党发布国军第二期作战指导方案,强调:“国军应以一部增强被敌占领地区内力量,积极展开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同时,主要部队配置于铁路要线,“保持现在态势”,“尽量牵制敌人”。这一方案出台的背景是
A.游击战成为中国军队主要战术 |
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
C.中国军队逐步转入了战略反攻 |
D.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
10.
天圣元年(1023年),薛田任益州知州后,“废交子不复用,则资易非便,请官为置(交子)务,禁民私造。”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发行纸币的官办机构——“益州交子务”就此诞生。这说明
A.政府加强了对商业的管理 | B.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 |
C.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 D.交子造成贸易纠纷增多 |
11.
史料记载,宋代漳州一带“客户则无立锥,惟籍佣雇,不能营三餐之饱,有镇日只一饭,或达慕不得食者”。这可以佐证宋代
A.沉重的役税使得农民处境艰难 | B.人多地少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 |
C.雇工群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 D.南北间经济发展出现较大差异 |
12.
《明史·琉球传》载明初琉球遣使“入朝”,接受明廷封赐。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多。成化十一年(1475年),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据材料
A.明朝与琉球之间仅限于朝贡关系 | B.琉球不断扩大与明朝的贸易规模 |
C.琉球对与中国发展关系相当疑虑 | D.琉球曾主动支持明政府抵御倭寇 |
14.
下面是1872~191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投资厂矿情况统计图。该图信息可以说明20世纪初


A.中国民族资本竞争力明显增强 |
B.清政府对放松了工商业的限制 |
C.重工业的发展受到政府的重视 |
D.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15.
***曾在1962年发表过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这份讲话反映出
A.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 B.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步形成 | D.“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
16.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摘自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 B.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 |
C.并未与计划经济割裂 | D.符合新自由主义特征 |
17.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
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 D.智者学派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
18.
《全球通史》指出,启蒙思想家最大的、直接的成就就是说服了欧洲的许多君主接受了他们的某些学说。这些君主仍然坚持他们以天赋之权进行统治的理论,但是他们已改变了关于其统治目的的思想。作者认为启蒙思想
A.为欧洲爆发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
B.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君主的执政理念 |
C.促进了工人运动在欧洲的发展 |
D.促使所有欧洲国家实行社会转型 |
19.
关于唐代书法的特征,诚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论述的:“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律、律令中。”下列书法家的作品最能体现盛唐书法的这一特征的是()
A.王羲之 | B.张旭 | C.颜真卿 | D.赵孟頫 |
20.
据记载,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靑年以信仰“主义”为时髦,“任凭他是什么主义,只要有主义,就比没主义好”。这说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
B.新三民主义已被普遍接受 |
C.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显现 |
D.传统封建思想得到了清算 |
21.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
22.
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指出科技发展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技术 | B.促成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 |
C.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 D.开始将农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
3.选择题- (共2题)
2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