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近十余年来,有关医疗疾病与公共卫生史的研究,成为海内外史学研宄者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育也”如果行医以敛财为目的,那应该是"人所共耻”;他认为,医者要把人的生命价值看做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病人都要一视同仁,"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材料二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岸陷入混乱状态。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放弃农业而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拉丁语的教授死于瘟疫,许多学校放弃拉丁语教学,提高了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死亡的威胁使追求现世享乐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一些城市采取措施隔离从东方归来的船员;在远离城市的地方集中深埋死于黑死病的人;欧洲各地出台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注重公共卫生成了普遍的现象。形成了第一次卫生革命"。
材料三 开埠通商之后,西方公共卫生理念传入中国。来华的外国人,对当时中国恶劣的卫生环境进行了描述与批评,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卫生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上海租界设立后,租界当局为了外国人的健康,在租界引入西方的公共卫生管理政策与措施,使租界的公共卫生环境大为改善,与租界以外的状况形成了鮮明的对比。
中国民国政府成立后。在内务部设卫生司,负责传染病、地方病之预防。但1913年就把卫生司并入警政司,恢复了清末将卫生事务附在警政之下的状况,形成了倒退,说明民国政府不重视卫生事业的建设。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人均寿命从年35岁上升到2008年73岁。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育也”如果行医以敛财为目的,那应该是"人所共耻”;他认为,医者要把人的生命价值看做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病人都要一视同仁,"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积极意义的医疗原则。简析其思想文化根源。材料二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岸陷入混乱状态。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放弃农业而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拉丁语的教授死于瘟疫,许多学校放弃拉丁语教学,提高了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死亡的威胁使追求现世享乐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一些城市采取措施隔离从东方归来的船员;在远离城市的地方集中深埋死于黑死病的人;欧洲各地出台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注重公共卫生成了普遍的现象。形成了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等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死病对欧洲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材料三 开埠通商之后,西方公共卫生理念传入中国。来华的外国人,对当时中国恶劣的卫生环境进行了描述与批评,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卫生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上海租界设立后,租界当局为了外国人的健康,在租界引入西方的公共卫生管理政策与措施,使租界的公共卫生环境大为改善,与租界以外的状况形成了鮮明的对比。
中国民国政府成立后。在内务部设卫生司,负责传染病、地方病之预防。但1913年就把卫生司并入警政司,恢复了清末将卫生事务附在警政之下的状况,形成了倒退,说明民国政府不重视卫生事业的建设。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指出“卫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改造我国人民低弱的体质”。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到1964年,血吸虫病流行的县市减少2/3,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1956年,斑疹伤寒发病率下降89%,回归热下降了91%。过去田园荒芜的疫区,出现了田增产、人增寿的景象。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人均寿命从年35岁上升到2008年73岁。
——摘编自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3)阅读上述材料,对近代和现代中国的公共卫生状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
2.
上海在优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条件下,由一个海滨商埠逐渐发展成今日的国际大都市。
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该区试行人民币自由兑换,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此设立子行、分行等;放宽中外合资的船舶运输业的外资限制,建设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枢纽;外资人才中介机构最低注册资本由30万美元降至I2.5万美无。
(1)概括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上海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说虽曾一度汇成涌流之潮,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冬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起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吴玉章说:“我们北方邻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伟大的俄国人民已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解放。"成批从无政府主义、互助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出发追求社会主义的人们,正是通过苏俄而最终成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人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所代表的历史阶段实现之前,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丧失其历史的进步意义;但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来到中国,一开始就否定了资本主义。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该区试行人民币自由兑换,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此设立子行、分行等;放宽中外合资的船舶运输业的外资限制,建设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枢纽;外资人才中介机构最低注册资本由30万美元降至I2.5万美无。
(1)概括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上海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说虽曾一度汇成涌流之潮,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冬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起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吴玉章说:“我们北方邻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伟大的俄国人民已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解放。"成批从无政府主义、互助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出发追求社会主义的人们,正是通过苏俄而最终成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人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所代表的历史阶段实现之前,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丧失其历史的进步意义;但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来到中国,一开始就否定了资本主义。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的背景,中国人又是怎样解决了文中提到的“很大的矛盾”?
3.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普遍建立起来。革命后,拿破仑政权巩固和调整了某些政策,保证农民能够自由地利用他们所得到的土地。法国大革命所造成的小农经济,规模十分细小,多数农户不足25英亩土地,少的则不到2.5英亩。这种细碎的小块土地所有制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因为小块土地不允许耕作时进行分工、应用任何科学技术,因而也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羌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是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仅造成了农业商品率的低下,还限制了工业市场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普遍建立起来。革命后,拿破仑政权巩固和调整了某些政策,保证农民能够自由地利用他们所得到的土地。法国大革命所造成的小农经济,规模十分细小,多数农户不足25英亩土地,少的则不到2.5英亩。这种细碎的小块土地所有制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因为小块土地不允许耕作时进行分工、应用任何科学技术,因而也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羌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是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仅造成了农业商品率的低下,还限制了工业市场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摘编自赵晓雷主编《外国经济史》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法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形成、特点和对法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单选题- (共9题)
4.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力滥用 |
B.防止官员腐败 |
C.培育权利观念 |
D.增强责任意识 |
5.
"当下院议长单腿跪下,向国王呈上议会所草拟的圣谕,让他再到议会去宣读时,他呈上的实际是内阁制定的国情咨文,政府只是借国王之口向全国发表施政纲领而已。”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
A.国王逐渐丧失其立法和行政权力 |
B.下院议长代替国王成为最高统治者 |
C.形成了以内阁为核心的行政体制 |
D.在新背景下协调了传统与变革问题 |
6.
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1921年在③召开的会议,标志中国工人阶级政党诞生 |
B.1927年在②举行的起义,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
C.1931年在①响起的枪声,揭开中国14年抗战的序幕 |
D.1949年④的解放,表明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 |
8.
下图表为1879年《申报》刊登的“华文时辰钟”广告。“华文时辰钟”的出现说明


A.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根深蒂固 |
B.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
C.传统士大夫抵制西方近代文明 |
D.“中体西用”的观念深入人心 |
9.
下表是关于美洲发现史的一些说法,但是只有被哥伦布确认是美洲的发现者,这是因为
观点或史实 | 来源 |
哥伦布到达美洲前,腓尼基人、爰尔兰人等欧亚大陆的民族,就曾为捕鱼或伐木涉足美洲。 | 欧洲的一些口口相传的说法 |
早在公元5世纪中国僧人慧深就已达到美洲(扶桑国)。 | 法国汉学家德吉涅的假说 |
确有史料记载,公元1000年左右,维京人伊利克等偶然抵达纽芬兰和新英格兰岛,发现美洲。 | 何文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建构的“美洲形象”》 |
1492年10月11日,发现陆地,次日,三船驶抵卢卡约群岛的一个被印第安人称为瓜纳哈尼的小岛。 | 《哥伦布航海日记》 |
A.前人的发现是孤立传闻或缺乏有力的证据 |
B.前人的发现发生在相对隔绝和分散的世界 |
C.哥伦布的发现有明确的记录和实际的影响 |
D.哥伦布的发现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
10.
有学者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至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洫灌溉之利及用力多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A.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 |
B.井田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享用 |
C.农民缺乏耕作公田的积极性 |
D.铁犁牛耕促进了公田的开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