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702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6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从“抗争或探索”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论证合理、充分,层次清晰,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杜鲁门继任总统后,决定对苏采取“强硬”政策。1945年4月23日,杜鲁门接见前来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大会的莫洛托夫时,一再指责苏联违背雅尔塔协定,要求改组波兰政府,并威胁说,不这样做将严重动摇美苏合作的决心。苏联在东欧问题上拒绝让步,美国打起贯彻“被解放的欧洲宣言”的旗号,坚持要求东欧国家实行“自由选举”。8月18日,国务卿贝尔纳斯发表声明,公然恫吓说,若不容纳“一切重要的民主分子”参加政府,美国将不承认保加利亚政府,也不与它缔结和约。
——摘编自《美苏冷战对峙与两极世界的形成》
材料二近几年美国一直高调宣扬“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要重返亚太。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彭光谦认为,美国正在加紧进行针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布局,意在遏制任何可能对美国构成挑战的对手,继续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苏关系的新动向,并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遏制中国的主要原因。

3.单选题(共21题)

3.
有学者认为,在雅典,城邦权力不受任何制约和限制,对于公民大会或者民众法庭针对个人的任何决定,个人并没有上诉的机制和途径。该学者关于雅典的核心观点是
A.雅典城邦忽视法治建设
B.民主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
C.个人自由缺乏制度保障
D.直接民主易滋生专制统治
4.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道:“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作者的核心思想是
A.天赋人权
B.法律至上
C.主权在民
D.自由至上
5.
据统计,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休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有所弱化
B.议会的立法权丧失
C.国家的权力中心转到内阁
D.民主制衡原则遭到破坏
6.
1937年,罗斯福以压倒性优势连任美国总统。他乘胜而进,提出改组法院以便在最高法院增加自己的同盟军,但令人意外的是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这主要体现了美国宪法的哪一原则
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自由平等原则
7.
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当时议会对政府并没有控制权,大臣之间不存在横向联系,也不需要协商一致。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B.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
C.责任制内阁已经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
8.
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
A.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B.议会拥有否决权
C.设立责任内阁
D.实行联邦制
9.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对这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大战”指的是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围剿
B.“建国”打算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此电报的本质意图是为内战争取有利时机
D.这是中共邀请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的电报
10.
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
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C.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11.
史载,清朝中期以前,满人官员在政权结构中占绝对的优势。然而到了1866年,满汉总督比例为1:6.5,满汉巡抚比例为1:12,汉人在国家政权结构中逐渐占绝对多数,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12.
有学者认为: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甲午战败引发了中国激进的社会变革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彻底性超越西方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方式
13.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采取的态度经历了从“反蒋”到“逼蒋”再到“联蒋”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B.共产党领导阶层发生分化
C.阶级矛盾逐渐缓解
D.国民党反共政策不断调整
14.
中国共产党在某次宣言中说:“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中共发表此宣言是在
A.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
B.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
C.北伐战争行将结束时
D.重庆谈判的过程之中
15.
有学名指出,抗战时期华北日军进攻除根据其战略方针外,一般是在春冬两季和夏初秋尾的时候,此时的华北河水消落,干涸结冰,植物未长茂。与此相反,夏秋两季是八路军作战的活跃期。材料反映了
A.八路军没有与日军正面作战的能力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抗战路线
C.日军的时机选择便于发挥武器优势
D.实力悬殊决定双方战术选择
16.
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这些举措
A.提高了公社的工作效率
B.保证了公社政策的正确
C.有利于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D.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原则
17.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A.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18.
1954年12月19日,***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一文中写到: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现在证明是需要的。***认为政协需要存在的原因是
A.全国人大尚未建立
B.有利于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
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
D.政协参与国家立法
19.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但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指的是
A.香港长期的繁荣稳定
B.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
C.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
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
20.
有外交家认为,它之所以具有强人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为各国如何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同时也指出了建立美好世界的途径”。这里的“它”
A.使新中国外交完全摆脱意识形态的限制
B.彻底打破了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的局面
C.扩大了中国与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联系
D.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
21.
“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而且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这评论的是
A.北约组织成立
B.杜鲁门主义提出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柏林危机的爆发
22.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可知美国
A. 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 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 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 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3.
1969~1974年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在外交方面推行“新东方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与苏联、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与中国建交等。其目的在于
A.加强东西欧的政治经济联系
B.缓和紧张的东西方关系
C.消除东西方意识形态的矛盾
D.摆脱美国的控制与束缚

4.选择题(共1题)

24.如图所示为一款扶手与车身固定的手推平板车,要实现扶手可翻倒与车折叠,扶手竖起后又能可靠固定,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