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省吉林市第九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历史试题(3)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678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传统的存废与革新”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的共同政治心理诉求,并指出这种诉求推动了近代英国哪一政治体制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光荣革命”到18世纪中期该政治体制的发展过程。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双重影响。

2.单选题(共16题)

2.
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
D.依法治国
3.
2010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你认为总统的做法( )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奥巴马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4.
在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从1787年宪法确立的宪政体制角度理解“日出”一词,不正确的是
A.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固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衡,防止专制独裁
C.重申了《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
D.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5.
按任期长短排列下列机构正确的是( )
①美国参议院议员    ②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③美国总统    ④法国总统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
6.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7.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一个是农业的、尊奉儒教的、落后的、已在齐腰深的沙子中挣扎的没落王朝,……另一个是工业的、资本主义的、进步的、积极进取的社会。两种制度相遇,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失败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一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认为中英冲突是不可避免的B.认为中国失败不可避免
C.认为英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D.工业文明优于农业文明
8.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性表述正确的是
A. 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是太平天国纲领
B. 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中国近代化
C. 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但均未获得成功
D. 都追求绝对平均主义,建立了民主政治
9.
“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欧洲人终于决定支持大清政权……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从根本上取决于
A.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
B.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
C.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D.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
10.
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D.军纪松弛
11.
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几幅图片,综合这几幅图片,以下说法最恰当的是
A.抗日战争是一场国际战争
B.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始终是抗战的主要力量
C.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D.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始终积极组织
12.
1947年底,***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作出此判断的背景是
A.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B.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3.
“它的任务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它”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一国两制”构想
14.
2012年打赢官司的秋菊发家致富后又当选为村长,计划全家出游带孩子见见世面。与图文有关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B.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加强
C.海峡两岸“三通”已经实现
D.台湾社会制度发生了改变
15.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16.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当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A.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B.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
C.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17.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里的“新的基础”主要指的是
A.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一致性B.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选择题(共1题)

18.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