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护,被称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公民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法律的主体范围狭小、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保留大量氏族残余等。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欧关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出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来罗马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发生变化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你认为罗马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欧关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出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来罗马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发生变化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你认为罗马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遇上这种情况,适用什么法律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公元528年,查士丁尼任命法学家特里波尼阿努斯组成一个十人委员会,负责领导法典的编纂工作,清理以往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矛盾和过时的部分,并按时间顺序把所剩部分汇编成册。该法典于529年正式颁布生效,是为《查士丁尼法律汇编》。凡未经辑入的敕令,一概失效。此后,查士丁尼又命令手下编订了《法学总论》《法学汇编》和《新敕令》三部法典。历史上一般把它们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原因。罗马人怎样解决“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同点。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遇上这种情况,适用什么法律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公元528年,查士丁尼任命法学家特里波尼阿努斯组成一个十人委员会,负责领导法典的编纂工作,清理以往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矛盾和过时的部分,并按时间顺序把所剩部分汇编成册。该法典于529年正式颁布生效,是为《查士丁尼法律汇编》。凡未经辑入的敕令,一概失效。此后,查士丁尼又命令手下编订了《法学总论》《法学汇编》和《新敕令》三部法典。历史上一般把它们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原因。罗马人怎样解决“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同点。
2.单选题- (共12题)
3.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合理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史实 | 结论 |
① |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 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平等的权利 |
② | 古代雅典统治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 | 反映了在古代雅典,妇女和孩子没有公民权 |
③ |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德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 主要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
④ |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 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比较这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对犯罪的界定 |
B.立法的出发点 |
C.立法的完整性 |
D.打击犯罪的效果 |
5.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再者,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和统治者。这就是上帝,因为他是这一法律的制定者、颁布者和执行者”。这里西塞罗旨在强调
A.罗马法的普遍适用性 |
B.上帝权威的不可动摇性 |
C.法律体系的永恒性 |
D.罗马法和雅典法的相似性 |
6.
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
A.废除贵族对法律的控制权 |
B.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
C.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
D.野蛮的习惯法被废除 |
7.
据学者研究,罗马帝国政府除元老院外,其行政官员不过40人,但却能维系一个环地中海大帝国的统治达数百年。创造这一历史奇迹的关键是罗马帝国
A.地理位置较优越,商贸发达 |
B.崇尚法治并有完备的法律 |
C.推行中央集权制,军事强大 |
D.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作保障 |
8.
《全球通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法律条文的文字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
B.条文明细且直接受行政官意志的影响 |
C.虽有随意性但又有很强的实用性 |
D.继承了习惯法的传统 |
9.
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它的许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主要有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③ |
10.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
B.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
C.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
D.主张重罪轻罚 |
11.
公元前494年,罗马共和国内进行了一次审判,法官在听完原告债主的陈述后当庭把涉案的父子判与原告为奴隶,并给出“合理”的解释。之后愤怒的下层公民集体撒离会场,以示抗议。材料说明
A.当时罗马平民与贵族间矛盾尖锐 |
B.古罗马司法程序严格 |
C.债务奴隶制把平民推到生存边缘 |
D.这次斗争直接催生了成文法 |
12.
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中所蕴含的某种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这个“法律观念”是
A.抽签选举、轮流坐庄 |
B.自由、平等、博爱 |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