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每个国家的发展。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材料一 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每个国家的发展。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材料二 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法会议”。——资中筠《美国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是封建中国数千年尤其是两宋以下封建统治阶级一切黑暗精神的最大体现者,又是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一切对外投降对内屠杀的反革命的汉奸刽子手们的“安内攘外”路线的第一个大师……他精通极端专制主义也是极端奴隶主义的哲学——程朱道学,运用在言论上,就是满口“诚”“礼”“仁义”“道德”等字样;运用在行动上,就是极度的残忍,屠杀数千万中国人民,认为“痛快”。他被《天朝田亩制度》骇倒了,要挽救封建统治者的权利,牺牲数千万人的生命,就是“卫吾道”,所讲的“道”,只是少数大地主大官僚的“道”,从人民看来,恰恰是大逆不道。
——范文澜《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1944年)
材料二
徐泰来认为:“曾国藩虽有一定的历史罪过,但其历史地位应划在近代进步和爱国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六十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孙映球指出:由于曾国藩办洋务,在客观上起了历史作用,即“他所做的一切构成了生产力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章”,从而,“曾国藩的历史地位,以笔者之管见,应予肯定”。
——摘编自《学者笔下的曾国藩》(1997年)
(1)材料一、二对曾国藩的评价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曾国藩?
材料一
曾国藩是封建中国数千年尤其是两宋以下封建统治阶级一切黑暗精神的最大体现者,又是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一切对外投降对内屠杀的反革命的汉奸刽子手们的“安内攘外”路线的第一个大师……他精通极端专制主义也是极端奴隶主义的哲学——程朱道学,运用在言论上,就是满口“诚”“礼”“仁义”“道德”等字样;运用在行动上,就是极度的残忍,屠杀数千万中国人民,认为“痛快”。他被《天朝田亩制度》骇倒了,要挽救封建统治者的权利,牺牲数千万人的生命,就是“卫吾道”,所讲的“道”,只是少数大地主大官僚的“道”,从人民看来,恰恰是大逆不道。
——范文澜《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1944年)
材料二
徐泰来认为:“曾国藩虽有一定的历史罪过,但其历史地位应划在近代进步和爱国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六十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孙映球指出:由于曾国藩办洋务,在客观上起了历史作用,即“他所做的一切构成了生产力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章”,从而,“曾国藩的历史地位,以笔者之管见,应予肯定”。
——摘编自《学者笔下的曾国藩》(1997年)
(1)材料一、二对曾国藩的评价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曾国藩?
2.单选题- (共9题)
4.
“(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据此可知
A. 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 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C. 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D. 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A. 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 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C. 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D. 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5.
“道光年间(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七里(村)所产丝尤著名,出产既富,经商上海者乃众。……镇之人业此因而起家者亦不少。”这反映了
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B.五口通商客观上刺激了湖丝对外贸易 |
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
D.“海禁”政策使湖丝只能经广东出口 |
6.
1938年,学者熊十力在《中国历史讲话》中写道:“中华民族,由满汉蒙回藏五族构成之。古分言之,则有五族;统称之,则唯华族而已。如一家昆季,分言之,则有伯仲;统称之,则是一家骨肉也。”这反映
A.军阀混战导致各民族关系紧张 |
B.知识分子不闻世事专心学术研究 |
C.家国一体和宗法观念逐渐衰微 |
D.学术界为团结抗战促进民族认同 |
7.
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
A.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
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 |
D.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 |
9.
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B.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
C.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 |
D.加快了三大改造的步伐 |
10.
柏拉图说:“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C.“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12.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作者实际上
A.赞扬商办企业取得的成就 |
B.肯定商界企业主的积极性 |
C.否定官督商办的经营模式 |
D.主张政府加强对企业控制 |
3.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