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644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联邦则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的主权权力,其成员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
——摘编岳麓版必修一
材料四: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1分)结合所学对这一制度进行简单评价。(2分)
(2)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依据材料二与材料三说说美国是如何实现“中央政府控制地方”、“中央政府控制自己”的?(4分)
(3)据材料四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3分)
(4)材料一和材料二、四中都体现了对权力的分割,结合所学谈谈它们实质上的不同。(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材料二

图一法国工人起义 图二 俄国工人起义
材料三图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4分)
(2)依据图一,图二指出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实践这一理论的具体事例是什么?各自的结果如何?(4分)
(3)结合图三指出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由此你得出怎样的认识?(6分)

2.单选题(共9题)

3.
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以下选项最能反映材料本质的是
A.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是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方式
B.雅典民主政治,其实就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政治
C.雅典民主的泛滥,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
D.用豆子抓阄的办法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4.
1789年之后,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直到1875年才走上相对稳定的民主政治的道路。这反映出法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呈现的鲜明特点是()
A.制定宪法,政党选举B.政局稳定,和平发展
C.王朝战争,完成统一D.政局动荡,进程艰难
5.
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回到上海。此时,它升起的国旗应是
A.大清王朝的龙旗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6.
下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7.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火烧京城圆明园
B.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C.签定《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
8.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9.
连环画又叫“小人书”,它既是文学历史,又是绘画美术,图文并茂,在文化教育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下四本反映民主革命重大斗争题材的连环画中,旨在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的是()《建都天京》《义和团运动》《辛亥风云录》《五四运动》(1)(2)(3)(4)
A.(1)(2)B.(3)(4)C.(1)(3)D.(2)(4)
10.
有一幅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图中三个铁锤分别指的是刘邓、陈谢和陈粟,这样一幅漫画反应事件的意义在于()
A. 彻底消灭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B. 粉碎了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的阴谋
C.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D. 鼓舞解放区军民团结抗敌的斗志
11.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强盗们(在圆明园)的大火,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上了深深的伤痕,也焚毁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为此,大清国士大夫
A.开始投资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开展了洋务运动
C.支持义和团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掀起了“实业救国”运动的高潮

3.选择题(共6题)

12.

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皮{#blank#}1{#/blank#} {#blank#}2{#/blank#}    包{#blank#}3{#/blank#} {#blank#}4{#/blank#}    也{#blank#}5{#/blank#} {#blank#}6{#/blank#}

  {#blank#}7{#/blank#}{#blank#}8{#/blank#}      {#blank#}9{#/blank#} {#blank#}10{#/blank#}      {#blank#}11{#/blank#} {#blank#}12{#/blank#}

喿{#blank#}13{#/blank#} {#blank#}14{#/blank#}    奄{#blank#}15{#/blank#} {#blank#}16{#/blank#}    中{#blank#}17{#/blank#} {#blank#}18{#/blank#}

  {#blank#}19{#/blank#}{#blank#}20{#/blank#}      {#blank#}21{#/blank#} {#blank#}22{#/blank#}      {#blank#}23{#/blank#} {#blank#}24{#/blank#}

13.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编写的一本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14.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编写的一本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15.

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牙{#blank#}1{#/blank#} {#blank#}2{#/blank#}    彐{#blank#}3{#/blank#} {#blank#}4{#/blank#}    云{#blank#}5{#/blank#} {#blank#}6{#/blank#}

  {#blank#}7{#/blank#}{#blank#}8{#/blank#}      {#blank#}9{#/blank#} {#blank#}10{#/blank#}      {#blank#}11{#/blank#} {#blank#}12{#/blank#}

水{#blank#}13{#/blank#} {#blank#}14{#/blank#}    工{#blank#}15{#/blank#} {#blank#}16{#/blank#}    不{#blank#}17{#/blank#} {#blank#}18{#/blank#}

  {#blank#}19{#/blank#}{#blank#}20{#/blank#}      {#blank#}21{#/blank#} {#blank#}22{#/blank#}      {#blank#}23{#/blank#} {#blank#}24{#/blank#}

16.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起了新生活运动,主张以中国固有的道德“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德国和具有斯巴达式纪律的日本人为例。号召国民自强,“改造社会、复兴国家”。1934年2月到1935年3月为运动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要实现全社会环境的整齐、清洁。为此,新生活运动总会颁发了《新生活须知》,用以指导运动的开展。1935年3月以后,运动进入第二个段。这一阶段以实现“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为中心,突出实施国民军训与编组外,还组织了服务于地方建设事业的各种劳动服务团,开展诸如开渠筑堤、修桥补路、提倡国货、戒烟戒赌、民众识字、体育健身等项义务劳动,以期把国民生活推向新阶段。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从抗战的角度出发,赋予“礼义廉耻”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全民抗战的动员令,同时不断调整新生活运动的目标,

——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

17.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起了新生活运动,主张以中国固有的道德“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德国和具有斯巴达式纪律的日本人为例。号召国民自强,“改造社会、复兴国家”。1934年2月到1935年3月为运动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要实现全社会环境的整齐、清洁。为此,新生活运动总会颁发了《新生活须知》,用以指导运动的开展。1935年3月以后,运动进入第二个段。这一阶段以实现“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为中心,突出实施国民军训与编组外,还组织了服务于地方建设事业的各种劳动服务团,开展诸如开渠筑堤、修桥补路、提倡国货、戒烟戒赌、民众识字、体育健身等项义务劳动,以期把国民生活推向新阶段。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从抗战的角度出发,赋予“礼义廉耻”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全民抗战的动员令,同时不断调整新生活运动的目标,

——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