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信息资产阶级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威士敏士达寺)……最奇的是把各时代的款式,合冶一炉,几乎成了千年来建筑术的博览会。……然而他却没有丝毫觉得不调和,依然保持十分庄严,十分趣味。我想这一个寺就可以算得英国国民性的象征。他们无论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风俗礼节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蜕变,几百年前和几百年后的东西,常常同时并存,却不感觉有一些子矛盾。
——选自《梁任公近著第一辑上卷(伦敦初旅·威士敏士达寺)》,商务印书馆1924年出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近代政治制度创新的特点,并指出是如何体现“一部分一部分的蜕变”的?
材料二 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
——《独立宣言》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代表权”问题的?
材料一 (英国威士敏士达寺)……最奇的是把各时代的款式,合冶一炉,几乎成了千年来建筑术的博览会。……然而他却没有丝毫觉得不调和,依然保持十分庄严,十分趣味。我想这一个寺就可以算得英国国民性的象征。他们无论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风俗礼节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蜕变,几百年前和几百年后的东西,常常同时并存,却不感觉有一些子矛盾。
——选自《梁任公近著第一辑上卷(伦敦初旅·威士敏士达寺)》,商务印书馆1924年出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近代政治制度创新的特点,并指出是如何体现“一部分一部分的蜕变”的?
材料二 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
——《独立宣言》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代表权”问题的?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彭慕兰等“加州学派”学者认为中西方的”大分流”发生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彭慕兰等人的“大分流”框架包容了生态、市场、技术、制度等诸多历史因素,强调煤铁等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彭慕兰等“加州学派”学者虽然考虑到了多种历史变量,但对技术演变在中西“大分流”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重视不够,因而推迟了中西方分流的起点。中西方的“大分流”始于16世纪。然而,如果从近代早期重工业演变的角度去审视“大分流”,就可以发现中国与西方的技术传统分化较早,而中国未能发展出某些关键技术,这直接导致了其无法孕育工业革命。技术演化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重面向的历史进程。
——严鹏彭南生《技术演化与中西“大分流——重工业角度的重新审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材料 彭慕兰等“加州学派”学者认为中西方的”大分流”发生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彭慕兰等人的“大分流”框架包容了生态、市场、技术、制度等诸多历史因素,强调煤铁等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彭慕兰等“加州学派”学者虽然考虑到了多种历史变量,但对技术演变在中西“大分流”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重视不够,因而推迟了中西方分流的起点。中西方的“大分流”始于16世纪。然而,如果从近代早期重工业演变的角度去审视“大分流”,就可以发现中国与西方的技术传统分化较早,而中国未能发展出某些关键技术,这直接导致了其无法孕育工业革命。技术演化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重面向的历史进程。
——严鹏彭南生《技术演化与中西“大分流——重工业角度的重新审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单选题- (共13题)
3.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结果 |
B.商品经济对政治观念的影响 |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
D.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
4.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受到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
5.
据报载:当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召见首相卡梅伦,表示“如不采取措施缓解社会矛盾,她将解敢联合政府和内阁”。这是英国女王登基60年来第二次发出类似警告。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女王做法所发表的意见,其中合埋的是
A.可能,国王有解敝议会的权力 |
B.可能,国王在危机中有平衡作用 |
C.不可能,首相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 |
D.不可能,报纸的史料借鉴功能有限 |
6.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这表明
A.清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预谋已经有所察觉 |
B.李鸿章对中日两国矛盾解决寄希望于国际势力 |
C.清政府对解决国际争端方式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
D.甲午战争的爆发按当时的国际法中国有一定责任 |
8.
1973年2月***在中南海会见基辛格时说:“以前的分人,现在我们的关系是叫做什么friendship(友谊)”。中美关系发生改变的根本因素是( )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 B.维护自身国家利益 |
C.中国需要与美国合作对抗苏联 | D.美国与苏联争霸失败 |
9.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A.中国辛亥革命 |
B.俄国十月革命 |
C.英国工业革命 |
D.法国大革命 |
10.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材料表明
①当进的英国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东印度公司是殖民地财富的掠夺者之一
③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政府授权的垄断性贸易公司
④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非洲和美洲之间的奴隶贸易
①当进的英国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东印度公司是殖民地财富的掠夺者之一
③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政府授权的垄断性贸易公司
④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非洲和美洲之间的奴隶贸易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1.
《英国告别重商主义的启示》一文中写道:“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B.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
C.殖民贸易和殖民扩张 |
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12.
网易新闻:尽管30年多过去了,但很多人仍习惯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泥瓦匠”,“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赤脚医生……”话里的身份可以无尽地更替,不变的是话中的追忆、感激。这里所说的“追记、感激”主要是针对
A.邓小平改革开放决策的肯定 |
B.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肯定 |
C.邓小平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肯定 |
D.邓小平主持恢复高考制度的肯定 |
13.
中国当时仍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和农业人口占80%,生产力主要还靠人力,农民渴望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邓小平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利,农村形势马上改观。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明:
A.“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 |
B.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
C.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 |
D.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 |
15.
新中国建立前后,***反对把“***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并删去“***思想”这一提法。1960年后,中共中央恢复了这个提法,重新把“***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影响 |
B.中苏关系的恶化 |
C.共产国际的要求 |
D.党的指导思想已成熟 |
3.选择题- (共2题)
16.Teenagers get less and less sleep, them at a higher risk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