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历史的“假”与“真”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对于新政的认识,有人认为是“假维新”,但也有人认为是“真改革”。
你认为清末新政是“假维新”还是“真改革”,说说你的理由。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对于新政的认识,有人认为是“假维新”,但也有人认为是“真改革”。
你认为清末新政是“假维新”还是“真改革”,说说你的理由。
2.
辉煌中跌落
自远古以来,人口众多的中国一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和自豪的文明。①这一文明在所有方面都是极为先进的:哲学、文化、艺术、社会管理技巧、技术发明和政治权力。中国人不能忘怀的是,②到公元前600年以前,中国一直在农业生产率、工业发明和生活水平方面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同抚育了约七十五个国家的欧洲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不同的是,③中国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一个单一的国家。④在美国发表独立宣言之时,它已经拥有两亿多人口,而且还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业大国。
中国从辉煌的地位上跌落下来,在过去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是一种畸变,是对中国特性的亵渎,也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羞辱。这种屈辱必须洗雪,作恶者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主要作恶者是英国、日本、俄国和美国。它们的作恶程度不一: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事后还厚颜无耻地贬低中国际日本在过去漫长的一个世纪里发动了掠夺性的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苦难,但日本对此仍无悔悟;俄国不断地侵吞中国北方领土,斯大林又颐指气使,完全无视中国人的自尊心;最后还有美国通过在亚洲的存在和对日本的支持,成为中国实现抱负的障碍。
(1)在标注标号的四句话所反映的观点中,有一个并不严谨,你认为是哪一个?请说明你的理由。
(2)在中国“在过去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中,除文章列举的四个作恶者外,还有其他作恶者,请简述其所作的“恶”。
(3)对中国近代的衰落原因,文章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么看的。
自远古以来,人口众多的中国一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和自豪的文明。①这一文明在所有方面都是极为先进的:哲学、文化、艺术、社会管理技巧、技术发明和政治权力。中国人不能忘怀的是,②到公元前600年以前,中国一直在农业生产率、工业发明和生活水平方面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同抚育了约七十五个国家的欧洲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不同的是,③中国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一个单一的国家。④在美国发表独立宣言之时,它已经拥有两亿多人口,而且还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业大国。
中国从辉煌的地位上跌落下来,在过去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是一种畸变,是对中国特性的亵渎,也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羞辱。这种屈辱必须洗雪,作恶者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主要作恶者是英国、日本、俄国和美国。它们的作恶程度不一: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事后还厚颜无耻地贬低中国际日本在过去漫长的一个世纪里发动了掠夺性的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苦难,但日本对此仍无悔悟;俄国不断地侵吞中国北方领土,斯大林又颐指气使,完全无视中国人的自尊心;最后还有美国通过在亚洲的存在和对日本的支持,成为中国实现抱负的障碍。
——摘自(美)兹比格纽布杰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问题:(1)在标注标号的四句话所反映的观点中,有一个并不严谨,你认为是哪一个?请说明你的理由。
(2)在中国“在过去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中,除文章列举的四个作恶者外,还有其他作恶者,请简述其所作的“恶”。
(3)对中国近代的衰落原因,文章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么看的。
3.
英国与“文明”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问题:
(1)1897年英国拥有怎样的世界地位?请分析取得这一地位的原因。
(2)以史实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的观点。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问题:
(1)1897年英国拥有怎样的世界地位?请分析取得这一地位的原因。
(2)以史实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的观点。
4.
“经济全球化”

材料:“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 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问题:
(1)叙述材料中“全球统一市场”的主要历史过程。
(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材料:“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 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问题:
(1)叙述材料中“全球统一市场”的主要历史过程。
(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5.
经略大洋的实践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基础使然——中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另一方面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能感受的最大生存压力,是来自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都兴起于蒙古高原。
材料二:游牧民族在亚欧大陆建立的无法挑战的霸权,使宋朝有了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到了明朝,明成祖置开国禁令于不顾,几乎和欧洲人同时开始了海上探险。
材料三:与欧洲以及阿拉伯世界完全不同,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封”,即宗主国给外番赐以封号,这一项政治封号,对周边小国极其重要,得不到宗主国的承认,就不可能成为正统;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贡”,即由小国给宗主国进贡,其中也有贸易的成分。
材料四:宋朝所面临的地缘形势及游牧力量数百年主宰欧亚大陆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也在于制度
(1)根据材料一,列举汉武帝时期为减轻北方压力的具体史实。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与北宋鼎立的两个游牧民族政权;宋朝“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和明成祖时期的“海上探险”分别指什么事件?
(3)概括材料三中的“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的特点?
(4)材料四中的观点认为,明朝经略大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的现代经济体系。反观15-16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基础使然——中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另一方面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能感受的最大生存压力,是来自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都兴起于蒙古高原。
材料二:游牧民族在亚欧大陆建立的无法挑战的霸权,使宋朝有了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到了明朝,明成祖置开国禁令于不顾,几乎和欧洲人同时开始了海上探险。
材料三:与欧洲以及阿拉伯世界完全不同,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封”,即宗主国给外番赐以封号,这一项政治封号,对周边小国极其重要,得不到宗主国的承认,就不可能成为正统;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贡”,即由小国给宗主国进贡,其中也有贸易的成分。
材料四:宋朝所面临的地缘形势及游牧力量数百年主宰欧亚大陆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也在于制度
——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以上均摘自《五百年来谁著史》
问题:(1)根据材料一,列举汉武帝时期为减轻北方压力的具体史实。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与北宋鼎立的两个游牧民族政权;宋朝“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和明成祖时期的“海上探险”分别指什么事件?
(3)概括材料三中的“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的特点?
(4)材料四中的观点认为,明朝经略大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的现代经济体系。反观15-16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单选题- (共26题)
6.
“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A. 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
B. 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C. 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D. 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A. 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
B. 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C. 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D. 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7.
屋大维的顾问抱怨说:“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为此制定的一系列的法令统称为
A.铜表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8.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体现了
A. 最高法院司法裁定权 B. 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C. 最高法院拥有立法权 D. 总统最后当选与选民无关
A. 最高法院司法裁定权 B. 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C. 最高法院拥有立法权 D. 总统最后当选与选民无关
9.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该材料出自《资政新篇》,这说明其作者洪仁玕
A.赞同对外开放,但不能牺牲国家主权 |
B.主张有限开放,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
C.承认西方先进,与“师夷长技”观点相似 |
D.担心中国百姓因见识浅陋而引发意外纠纷 |
10.
1912年2月,袁世凯即通电南京临时政府:“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袁世凯所为与之相悖的是
A.就任临时大总统 |
B.镇压二次革命 |
C.签订“二十一条” |
D.宣布洪宪改元 |
11.
罗家伦说:“学生是运动的先驱,是最先觉悟,最早奋起的力量。他们无所倚傍,赤手空拳,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奋斗。这显然是极可贵的牺牲精神。”材料中的“运动”是指
A.新文化运动 |
B.护国运动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13.
近代漫画家马星驰1910年创作的漫画《官与民之负担》说明了


A.中国人民因西方资本输出而负担加重 |
B.西方列强控制了清朝政府的财政命脉 |
C.清政府把沉重的负担转嫁给广大人民 |
D.下层民众才是内外负担最终的承者 |
16.
近代史上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向列强建议:侵华的最好手段“莫如扶植满洲政府,使其代行我令,压制其民。民有起而抗者,则不能得义兵排外之名,而可以叛上之名诛之……我因得安坐以收其实利,此即无形瓜分之手段也。”列强实现这一目标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
B.甲午战争之后 |
C.瓜分狂潮之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
17.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尼克松准备访华 D. 中美开始建交
A.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尼克松准备访华 D. 中美开始建交
18.
20世纪末,欧洲发生了极富象征性的两个事件:一边的联盟正在筹备建立,而另一边的联盟却悄然而散。这个正在建立和解散的联盟分别是
A.欧盟∥东盟 |
B.独联体∥华约 |
C.北约∥联合国 |
D.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
21.
美国一位总统恳切地说:“我将请求国会授予我唯一仅存的应付危机的手段——对紧急事态作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这种权力之大就像我们实际上受到一个外敌入侵时将授予我的一样。”这位总统和他所应对的危机是
A.威尔逊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
B.罗斯福与经济危机 |
C.罗斯福与日本偷袭珍珠港 |
D.尼克松与古巴导弹危机 |
22.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下列不能体现其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同文馆成立 |
B.轮船招商局成立 |
C.商务印书馆成立 |
D.“旧染污俗”革除 |
24.
下表为1926—193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表(单位:%)(资料来源:(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该表说明
国家 | 1926年 | 1931年 |
英国 | 4.0 | 10.0(1932年) |
法国 | 12.0 | 38.0 |
德国 | 12.0 | 40.7 |
美国 | 20.0 | 53.0 |
日本 | 16.0 | 24.0 |
该表说明
A.为转嫁危机,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大规模的贸易战争 |
B.各资本主义大国为应对经济危机纷纷实行了贸易保护政策 |
C.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主要资本主义大国都大力提高关税 |
D.20世纪3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都较大幅度提高关税 |
27.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开始从伦理道德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转变到以强弱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并且“自强”也成为中国观念的重心所在”。体现这一转变的最初实践是
A.编著《海国图志》 | B.成立总理衙门 |
C.创办洋务企业 | D.派人出国留学 |
28.
康有为在作《强学会序》中认为:“天下之变,岌岌哉!夫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累合什百之群,不如累合千万之群,其成就尤速,转移尤钜也。”从材料中反映成立强学会的宗旨是
A.培养变法人才 |
B.强调理论研究 |
C.集聚变法力量 |
D.进行变法宣传 |
29.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培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与材料观点相一致的史实是日本( )
A.推翻幕府确立天皇的地位 | B.废藩置县建立了民主政治 |
C.脱亚入欧走上现代化道路 | D.尊王攘夷实现民族独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