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在地方废行中书省,权分三司。
材料二 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1)两则材料描述了不同朝代的国家管理制度,它们是哪两位皇帝在位时所设立的。
(2)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实施这些国家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3)请分别说出这两个朝代为加强思想控制所采取的文化专制措施。
材料一 明朝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在地方废行中书省,权分三司。
材料二 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1)两则材料描述了不同朝代的国家管理制度,它们是哪两位皇帝在位时所设立的。
(2)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实施这些国家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3)请分别说出这两个朝代为加强思想控制所采取的文化专制措施。
2.
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共同探究。
步骤一:中华民族一家亲
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拉萨市西藏人民会堂前的广场上的“民族团结宝鼎”(青铜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2001年中央政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的,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主题。从“唐蕃会盟碑”到“民族团结宝鼎”,历史就此跨越了一千多年。人们在历史中见证了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事实,同时也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不容置疑与更改的事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说唐与吐蕃交往的重要史实。
(2)举出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重大措施。
(3)透过汉藏关系史,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
(4)根据材料,指出“唐蕃会盟碑”与“民族团结宝鼎”所包含的相同意义。
步骤二:对外交往促发展
材料一 “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有关的传说,如郑和在当地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传播回教等文化的传说;郑和与印尼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此外,还有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郑和鱼”、郑和留下的“拍手以呼风”习俗等。
材料二 近年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问题成为一大国际公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践行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可派遣军队打击海盗的决议,派遣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此举被称为新一代的“郑和下西洋”。
(5)根据材料一中郑和的活动,分析“郑和崇拜”形成于东南亚的原因。
(6)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郑和远航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7)中国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的目的是什么?
步骤一:中华民族一家亲
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拉萨市西藏人民会堂前的广场上的“民族团结宝鼎”(青铜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2001年中央政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的,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主题。从“唐蕃会盟碑”到“民族团结宝鼎”,历史就此跨越了一千多年。人们在历史中见证了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事实,同时也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不容置疑与更改的事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说唐与吐蕃交往的重要史实。
(2)举出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重大措施。
(3)透过汉藏关系史,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
(4)根据材料,指出“唐蕃会盟碑”与“民族团结宝鼎”所包含的相同意义。
步骤二:对外交往促发展
材料一 “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有关的传说,如郑和在当地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传播回教等文化的传说;郑和与印尼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此外,还有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郑和鱼”、郑和留下的“拍手以呼风”习俗等。
材料二 近年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问题成为一大国际公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践行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可派遣军队打击海盗的决议,派遣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此举被称为新一代的“郑和下西洋”。
(5)根据材料一中郑和的活动,分析“郑和崇拜”形成于东南亚的原因。
(6)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郑和远航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7)中国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的目的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人民擅自出海贸易。统一台湾后,开放了四个港口对外通商……后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政策?
(3)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材料一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人民擅自出海贸易。统一台湾后,开放了四个港口对外通商……后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政策?
(3)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2.选择题- (共18题)
11.
1624年,一群殖民者手捧白银对当地居民乞求说:“船漏了,请租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脚,船一修好,我们就走。”后来,这群殖民者不但没有走,反而占领了这里。“这里”是指( )
A.澳门 | B.尼布楚 | C.台湾 | D.雅克萨 |
15.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
C.军机大臣接替垂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16.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 民族矛盾尖锐 B. 皇权高度膨胀
C.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近代科学传入
A. 民族矛盾尖锐 B. 皇权高度膨胀
C.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近代科学传入
17.
下列关于明朝时期对外交往与冲突的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
D.戚继光抗倭斗争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
19.
概括各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繁盛与危机并存”是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总体特征的最好概括( )
A. 魏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辽宋夏金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A. 魏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辽宋夏金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